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一葉蔽目
 

【成語】 一葉蔽目

【發音】 yī yè bì mù

【釋義】

 蔽:遮住,擋著。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亦作「一葉障目」,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語源】

《鶡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意謂目有所蔽,就看不見東西;耳有所塞,就聽不到聲音。後用以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體。

【故事】

事見三國時期邯鄲淳《笑林》。

從前,楚國有一個書生,家里很窮。一次,他在讀淮南王劉安所著的《淮南子》時,看到書中寫著:「螳螂捕蟬時用來遮蔽身體的那片樹葉,具有隱身的功能。」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

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蟬時藏身的葉子。一天,他果然看到一只螳螂藏身在一片樹葉下,正準備捕捉它前面的蟬。他興奮極了,連忙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誰知,由於太激動了,居然沒有拿住,那片樹葉就飄飄搖搖地掉落在樹下,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再也分辨不出了。於是他找來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家去,打算一片一片地試。

書生拿起一片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後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回答:「看得見。」他又舉起一片樹葉問:「你能看得見嗎•」如此反復,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就這樣整整被問了一天,妻子實在是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就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他一聽喜出望外,連忙帶著這片葉子到集市上去,當面拿別人的東西。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

縣官也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書生說了原委,縣官聽後大笑,說道:「你真是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呀!」  

【示例】

拿一時一地的強弱現象代替了全體中的強弱現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毛澤東《論持久戰》

可是由於多年積習,內地漢人總是將滿洲部落看成遼東夷狄之邦,非腹心之患。正所謂一葉

蔽目,不見泰山。  

               ——姚雪垠《李自成》 

 

泰山雖大,一葉遮於目前,亦全無所見。心智本明,一旦被煩惱蒙蔽,再昭彰的事實也無法認清。成語故事中的書生,因為一心想著不勞而獲,財迷心竅,竟錯解書中意思,以為真能一葉隱身,做出為人不齒的荒唐行為。故事雖為笑談,卻也值得借鑒。

細心觀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情況。曾聽身邊的朋友訴說失戀的往事,當時的感覺痛苦不堪。傷心的場景在腦海中不斷閃現,想不通為什麼對方會如此絕情,人生簡直是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絲希望。朋友整日萎靡不振,甚至想過輕生。但一想到父母、朋友,終於還是堅強地走了過來。時過境遷,如今朋友早已成家立業,回首往昔,恍如一夢。當初視為天塌地陷般的挫折,而今已經淡然釋懷。只因當時太過在意,一味在感情中糾纏,看不到廣闊的人生。就像拿一片樹葉遮住眼睛,整個世界也為之黯淡。其實,只要愿意將這片葉子稍稍移開,或是放得再遠一些,我們會發現全然不同的境界。

當我們沈浸於某種情緒或煩惱,不妨平心靜氣地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局限於一片樹葉,而看不清真相呢?有人貪圖眼前利益,上當受騙傾家蕩產,或者鋌而走險違法亂紀,追根溯源,都是當時一念貪心,利令智昏。有人盛怒之下,出口傷人,以致朋友失和,兄弟反目,過後思之,皆因計較得失,被一時情緒所掌控,追悔莫及。

一葉蔽目的成語告誡我們,莫因一葉障世界。凡事要看清全局,就要拓寬心量,學會適時地放下曾經的失意,勇敢地面對未來;要保持理智,就要捐棄狹隘與偏執的固守,讓心靈在平和中更加明朗。移開樹葉,或許眼前會豁然開朗。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 下一頁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