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菁華錄 卷六
                         侯官吳曾祺評注
                         雜記下第二十一
                             
                                             
                        此篇泛記諸侯及大夫士喪禮。又兼他事非喪禮者。故以雜記為名。
                             
                        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吊死而問疾。顏色戚容。必有以異於人也。如此而後可以服三年之喪。其余則直道而行之是也。見人貌有類其親者則目為之瞿然驚變聞人所稱名與吾親同則心為之瞿然驚變喪服雖除而余哀未忘故於吊死問疾之時戚容有加異於無懮之人也其余服輕者直道而行則不過循喪禮而已  
                             
                                             
                        免喪之後。余哀未忘。故如此。
                             
                                             
                        其余謂期功以下。
                             
                        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而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難為上言僭上也  
                             
                                             
                        此節義同禮器但文少異耳。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賢大夫也。而難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難為下言偪下也  
                             
                                             
                        禮有大中至正之道。設或易之。事雖相反。其失則同。
                             
                        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三患言為學之君子五恥言為政之君子居位而無善言之可聞是不能講明政事一恥也有言無行是言行不相顧二恥也始以有德而進今以無德而退三恥也不能撫民使之逃散四恥也國有功役己與彼眾寡相等而彼之功績倍於己是不能作興率勵其下五恥也  
                             
                                              
                        此論君子仕學之道。三患就學言。五恥就仕言。
                             
                        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言飲酒醉甚也孔子言百日勞苦而有此蠟農民終歲勤動今僅使之為一日飲酒之歡是乃人君之恩澤非爾所知言其義大也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以弓喻民弓必有時而張有時而弛民必有時而勞有時而息文武弗能言雖文王武王亦不能為治也一於逸樂則不可故言文武弗為  
                         ——                                                              
                        未完待續 ——                                                             
                         
                        上一頁     
                        //下一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