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書讀本節要 
                          孟子章句節要 
                          (2)  
                          趙氏注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人生皆有善性。但當充而用之耳。又言。堯舜之治天下。不失仁義之道。    
                          天下之道。一言而已。唯有行善耳。復何疑也。    
                          1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2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
                              
                          3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4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5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6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圣人有懮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7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8   
                          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1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   
                          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    
                          君子養正氣。不以入邪也。    
                          3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4   
                          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此亂之甚也。
                              
                          5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
                              
                          ◎	卷七  
                          離婁章句上
                              
                          1   
                          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   
                          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3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國無禮義必亡。
                              
                          4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殷鑒不遠。
                              
                          5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6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7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9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10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11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2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13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14 善養老者。善養老者。    
                          養老尊賢。國之上務。文王勤之。    
                          15 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16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17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人君恭儉。率下移風。人臣恭儉。明其廉忠。    
                          18 天下溺。援之以道。    
                          19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閑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20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21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22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23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學優則仕。仕以行道。否則隱逸。    
                          24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25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也。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6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卷八  
                          離婁章句下    
                          1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2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    
                           上為下效。    
                          3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4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5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6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8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    
                          9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10 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11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    
                          12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13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能修性守故。天道可知。妄智改常。必與道乖。性命之旨也。    
                          14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    
                          15 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懮。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卷九  
                          萬章章句上    
                          1 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夫孝者。百行之本。無物以先之。孝道明著。則六合歸仁。    
                          德合於天。則天爵歸之。行歸於仁。則天下與之。    
                          2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3 否。不然。好事者為之也。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