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
水 思 源
——唐人街原貌館游記
新加坡四德女子中學三年級 王和溫
世界各地,舉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新加坡的唐人街,我們常稱為『牛車水』。那到底為什麼叫『牛車水』呢?這個名稱,早在新加坡的建設初期,就已經發明了。早期住在牛車水的居民,日用匱乏,食水艱難,居民們得靠牛車去遠地拉水。因此,人們都稱當時的唐人街為牛車水,沿用至今。
您可否曾到牛車水的原貌館走一趟呢?原貌館是一個以再現早期牛車水居民的生活面貌為主題的展覽館。這展覽館就建在寶塔街46號、48號和50號三間經過翻新的店屋內。在48號一樓的展覽廳里,有19世紀的中國帆船模型、殘舊的行李箱、包袱和雨傘。這些展品都好像在默默地訴說著,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辛苦萬端到異鄉,他們身無分文,只帶了隨身的幾件衣服,就飄泊來南洋謀生。
在46號和48號的二樓,我們可以了解到早期移民的社會狀況。展覽廳內擺滿了各種工具,并配以老照片和說明文字。從這些展品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們是從事哪些工作的,像木匠、泥瓦匠等等。這里也有錄音訪談,舊街坊在講述著移民們不易的經歷,有的甚至是悲慘的遭遇。由於生活困苦,少數新移民們有的淪為『豬仔』(奴隸),有的染上了賭癮、鴉片,有的更走上犯罪的道路,聽後讓人鼻酸,但更多的人以中華民族的勤勞與儉樸的美德,日以繼夜地辛勞工作,渡過了難關,在南洋紮下了根。這一切,原貌館都展覽出來了。
三樓展覽廳是關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牛車水居民的生活概況,包括『不夜天的牛車水』、『在牛車水的傳統慶典』、『哀悼之歌』和『牛車水人物』。『不夜天的牛車水』述說著當年牛車水繁華的街景。早上,茶樓門庭若市;晚上,人群川流不息,流動小販售賣著各種美食。『哀悼之歌』是個靈堂的縮影。我們華族是重視喪禮的民族,正如《弟子規》云:『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里,您可以看到香燭等祭拜物品,由此既表現了對親人的恭敬,又表達對親人的哀思。『在牛車水的傳統慶典』展覽廳更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展現出牛車水居民慶祝傳統節日的盛況。歲月悠悠,變換時空,不變的依然是南洋華人濃得化不開的中華文化情節。
50號的一樓和二樓是讓我們體驗50年前的居民居住環境的地方。這里有擺放了鴉片煙具的苦力房,有掛滿了鞋子的鞋商家庭,更有擠滿了整個流動面攤的小販之家。我們祖先的生活真苦哪!一家八口一張床,整幢樓的租戶得共用一個廚房和廁所。在一樓有傳統洋服店,內有裁縫桌,接待顧客的店面。店的後部就是裁縫師所住的地方。這一切,給人的所有的感覺都是先民的不易和勞苦,才有我們今日的舒適和幸福。
原貌館展出了早期牛車水的面貌,讓我們了解華族祖先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們是多麼的艱辛。因他們幾代人的刻苦耐勞,才換來了今日新加坡的不凡成就。飲水思源,如果您還沒去原貌館的話,我真誠希望您能去一次,上一堂寶貴又生動的歷史課。
感謝梁瑋先生修改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