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 大衍之數


  秦始皇焚書時,周易因李斯視為卜筮之書而幸免。其實易之為書,廣大悉備,豈但為卜筮而已。然而孔子在系辭上傳里也說過:「以卜筮者尚其占。」學易自須玩占,玩占則不能不了解卜筮。卜是灼龜為兆,取象五行之變,以決疑事,此法久已失傳。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著求卦之意。諸儒所傳的筮法不盡相同,但有系辭傳所說的大衍之數可資考據。

  系辭上傳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仂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後掛。」這段傳文顯然在闡釋大衍之數的道理,但筮法也就藉此傳其梗概。筮有規則,稱為筮儀,?須設置蓍室,預備各種用具,以及焚香致敬、命蓍等。這些儀軌此處不必詳敘,僅擇諸儒的注解,將主要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將藏在竹櫝或木櫝中的五十莖蓍草取出,以兩手執之,熏於香爐,命蓍,然後隨取一莖放回櫝中,留下四十九莖,也叫四十九策,用來揲蓍。此即「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將四十九策分為二分,不需計數。分開後,就放在左右兩邊,以象兩儀。此即「分而為二以象兩。」

三、兩儀在左邊的象天,在右邊的象地,即在左邊的策數中分出一策象人,掛在右手的小指間,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掛一以象三。」

四、取左邊的蓍草,執於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為一計數單位,揲之就是數之,一數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數到最後,視所余的策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即將此奇數之策仂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間。此即「歸奇於仂以象閏。」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左邊。

五、次取右邊之策執於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數到最後,視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而將此奇數之策仂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間。此即「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後掛。」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右邊。揲蓍到此,是為第一變。檢視仂在左手三四指間的左余之策,以及仂在左手二三指間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則右余必三策,左二則右亦二,左三則右必一,左四則右亦四。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仂的策數,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將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處,第一變即告完成。

六、再將左右兩邊已經數過的蓍草合起來,檢視其數,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掛一、揲四、歸仂,如第一變這儀。最後檢視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掛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仂的策數,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將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處,是為第二變。

七、又將左右過揲之蓍合起來,檢視其數,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變那樣分二、掛一、揲四、歸仂。最後檢視左右所余之策,與第二變同,則將所余之策與掛一之策合之,另置一處,是為第三變。

八、三變而成一爻,計算三變所得掛仂與過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變合計得掛仂十三策,以減四十九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的策數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為揲蓍時是以四四數之,此處故以四除,則三十六得九,是為老陽,其畫為「」,名之為重。如三變合得掛仂二十五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為老陰,其畫為「」,名之為交。如三變合得掛仂二十一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為少陽,其畫為「」,名之為單。如三變合得掛仂十七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為少陰,其畫為「」,名之為拆。

  如是三變而成初爻,即將初爻畫在畫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仂,再經三變而成二爻。以後每三變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變而成一卦。畫卦時,由下往上畫。前九變而成三爻,出現一個三畫卦於內,即是初二三爻,稱為內卦。後九變又出現一個三畫卦於外,即是四五上爻,稱為外卦。得內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數,有體有用。體是五十莖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極。韓康伯引王弼之說:「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仂,以象兩儀三才四時閏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陽每爻三十六策,老陰每爻二十四策,老陰老陽各一百九十二爻,總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以當萬物之數。大衍的衍字,鄭康成當演字講,就是推演其數之義。演數必須五十莖蓍草,故取五十以為大衍之數。觀變玩占,了解五十之數體用兼備的意義,即可入道。自漢以來,歷代諸儒對於五十之數的解說,各有其異見,學者應當善予采擇,以為研究參考。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