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洪范是一篇天賜的經文,有特殊的研究價值。當初周武王伐紂成功,并不以勝利驕人,卻很虛心的去訪殷臣箕子,請教上天的常道。箕子便告訴武王,昔日鯀治洪水時,違反水性,亂陳五行,以致常道敗壞,因而殛死。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順從水性,與道相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
箕子說明洪范的來歷之後,即為武王講授內容:「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響用五福,威用六極」。這是洪范九疇的大綱,從這以後的經文則是由大綱開演的細目。
洪范九疇如何由天錫禹,孔傳說是由洛水中的神龜負出,也就是周易系辭傳說的「洛出書」。漢書五行志載劉歆之說,以及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鄭康成注,所說都與孔傳相合。孔穎達尚書正義說,洛書很簡要,其內容就是上面所說的九條大綱,禹見龜背列有九數,遂為編列次第,而成九類大法,再加細分演說,便成為一篇洪范。這一篇洪范由夏家傳到殷家,再由箕子傳給周家,可以說是歷代相傳的文化之寶,凡是治理天下者依此實行,則天下太平,不依此實行,則天下大亂。
九疇所講的都是自然常理,而且最有用處,雖在今天的科學進步神速時代,仍然不能離開這個范疇。例如水火木金土五行,各有體性,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墻。五者又各有氣味。再詳細分析,五行又與五方、五色、五音、五谷、五藏、五窮、五常相屬。既然相屬,則息息相關。因此,研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倫理道德,都需明白五行之學,才能貫通。又如九疇最後一條五福六極,說明人世間有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五福,也有兇短折、疾、懮、貧、惡、弱六種惡,為善致福,為惡致極,更是永恒的真理,不會因為時代變化而有所改變。
經文「彝倫攸敘」是洪范九疇綱要的綱要。彝倫就是常道,或是常理,敘就是秩序。九疇無論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極,都是有秩序的常道,也就是萬事萬物各守本分的天然法則。天地人就在這法則中維持整體和諧。自然界的水流濕、火就燥,人群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個人身心的五行相生,七情調適,推而至於人與其它動物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無一不需各守本分,然後方能各得其所,而又互相依存。禹王以後,桀紂所以亡,湯武所以興,原因就在彝倫攸敘與否而已。了解此理,方能治天下。不了解此理,雖得天下,也不能治天下。由此可知,洪范這一篇經文,確是中華國寶,方今世界常道不行之際,此寶更顯得貴重。
——摘自《儒學簡說》
徐醒民教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