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系列》之四十六
尊賢而賤不肖
【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子曰:「在於尊賢而賤不肖。」
子路曰:「由聞晉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財而仇之。怨仇并存於國,鄰敵構兵於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孔子家語•賢君第十三》
【白話易解】:
子路問孔子說:「賢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應該把什麼放在首要的位置呢?」孔子說:「在於重用才德兼美的人,而把不才的放在卑下的位置。」
子路說:「我聽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才德兼美的人,鄙棄不才的人,結果卻要逃亡到外邊去,這是什麼原因呢?」孔子說:「中行氏尊重才德兼美的人,卻不能加以重用;鄙棄不才的人,卻又不解除他的職務。才德兼美者知道他不會重用自己,因而埋怨他;不才者知道他一定鄙棄自己,因而仇恨他。埋怨他和仇恨他的,在國內同時都有;而鄰近的敵國又交戰於外,中行氏雖想不逃亡,難道辦得到嗎?
「尊賢而賤不肖」,可以治國。然而,「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卻會亡國。中行氏雖能分辨賢與不肖,卻不能善加運用,內憂外患,使自身逃亡國外,有此結局實令人嘆惋!
試想,當對於是非善惡不能明了,會因善惡不分、邪正不明而犯下過錯。然而,已能分辨對錯,卻不能親善遠惡,從正去邪,如此使人生走向敗亡,豈不更令人嘆惜?諸如明知所交的朋友不是善友,卻不能遠離或加以規勸,還一再與之相交往,甚至一同出入不當場所,做下非法之事,最後使自身也陷入囹圄。有此下場,悔之也不來及了。
《弟子規》有曰:「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親仁可使人進步,近小人則會受害。倘若知道其不肖,不但不能遠離,內心又加以輕賤、鄙視,那麼又結下怨仇,後果將更不堪設想。懂得尊賢之理,任用賢德,風氣自然會扭轉。正是「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不肖之人亦會因此受到影響,有所改變,棄惡從善。從而,仁德之風便會越吹越遠,使得國家安寧,百姓安樂……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