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論語 · 為政第二》講要

(四)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行孝之道。孔子答復他說:「色難。」色,是顏色。難,是不容易。以飲食養父母,不算是難事。唯以和顏悅色侍奉父母,才是難得。一個孝子,與父母相處時,心中自然和順欣悅,形之於外,便是和顏悅色。此色是孝心的表現,能養父母之心,所以是難。

孔子說了「色難」之後,即舉事例說明。「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馬融注:「先生,謂父兄也。饌,飲食之也。」注稱父兄為先生,後儒多不從。茲依通常解釋,稱呼老師為先生。孔子舉例說。老師有事,弟子代勞。有酒、有食,弟子奉請老師飲之食之。弟子事師如此,如果人子事親,也是如此,乃是以為孝乎。

《禮記檀弓篇》記載,事親與事師,皆須奉養與服勤,但喪禮有分別。師去世時,弟子心喪三年,不須穿喪服。平時事師雖然與事親要同等的奉養服勤,但事師著重於尊敬,事父母則著重於親子之情,須有和顏悅色,所以只拿事師之道來事父母,不足以為孝。

此章「色難」之義,昔儒解釋甚繁。古注約有兩種解釋。一是包咸說:「色難者,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此以色指父母的顏色。一是《詩經邶風凱風篇》,孔穎達《正義》引《論語》此章注說:「和顏悅色,是為難也。」此以色指為人子的顏色。氏《集釋》按語:「色難,注與注異。然下服勞奉養,皆就人子言之。則色當為人子之色。注義為長。」

子曰:吾與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也不愚。

孔安國注:「,弟子,姓,名回,字子淵人也。」

孔子說:「吾與言終日,不違如愚。」孔子顏回談話,談了一整天。顏回「不違,如愚。」不違就是毫無阻礙之意。孔子講,顏回聽,順暢無礙。顏回只在聽,不問一句話,好像愚人。孔安國注:「不違者,無所怪問,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也不愚。」前說「如愚。」實非真愚。所以孔子又說,退出之後,我省察他私與二三弟子言談,亦足以發揮所聞的義理。也,其實不愚。孔安國注:「察其退還,與二三子說繹道義,發明大體,知其不愚。」

《疏》說:「諸弟子不解,故時或諮問。而顏回默識,故不問。不問,如愚者之不能問也。」諸弟子中或有認為,顏子不問,是愚者不能問。所以孔子贊美顏回不愚。顏子默而識之,寡言篤行,正是他人當學之處。所以孔子顏回不違如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學而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如何知人,此章視觀察三句經文就是知人的方法。

《春秋》隱公五年《谷梁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爾雅釋詁》:「察,審也。」氏《正義》說:「視、觀、察,以淺深次第為義。」

「視其所以。」以,何晏《集解》作「用」字講。皇侃解釋:「即日所行用之事。」即日就是當日,近在眼前。即日之事,就是《谷梁傳》解釋的日用尋常的事情。視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這是從近處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

「觀其所由。」《集解》:「由,經也。言觀其所經從。」《疏》之意,從來所經歷之事。氏《正義》:「所由,是前日所行事。」依《谷梁傳》說,即是觀非常之事。這也可以說,從遠處看此人如何辦事。亦即由過去的特別事跡,進一步認識此人。

「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視所觀之事而言,詳察其辦完事情之後,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疏》:「安,謂意氣歸向之也。」氏《正義》:「安者,意之所止也。」潘維城《論語古注集箋》說:「行善而安之,則善日進。有過而安之,則惡日積。」

《疏》:「視,直視也。觀,廣瞻也。察,沈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見,故云視。而從來經歷處,此即為難,故言觀。情性所安,最為深隱,故云察也。」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是隱藏之義。孔安國注,作匿字講。知人很難,但用以上的方法,即由其人各種事跡去觀察,便能知道他是何種人,是君子,是小人,皆能顯然,他何能隱匿其實情。

《疏》:「焉,安也。廋,匿也。言用上三法,以觀驗彼人之德行,則在理必盡。故彼人安得藏匿其情耶。再言之者,深明人情不可隱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就是溫習。侃《疏》說:「故,謂所學已得之事。新,謂實時所學新得者。」例如讀書,已經讀過的書,再加讀誦思維,古人叫做溫書,也就是溫故。尚未讀過的書,現在研讀,以求了解書中所載的事理,即是知新。溫故知新,隨時吸收新知,而又研究已得之學。如此好學,可以為人師。

又如朱子說:「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所得,則所學在我,而其應不窮,故可以為人師。」此說是由溫故而發明新義。亦可采取。

子曰:君子不器。

包咸注:「器者,各周於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

器是器具,一器一用。《疏》以「舟車殊功」比喻器的用途。舟行於水,車行於陸,各限其用。君子不器者,君子之學,不像器具那樣限於一種功用。而是有大事時,即作大事,有小事時,即作小事。凡有利於大眾之事,皆可為之。無論大小事,皆是盡心盡力而為。是以君子求學,不以一器自限,而須博學多聞。雖然博學多聞,猶不以器自許,而志於形器以上的道。有道便是君子儒。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如何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此意是說,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後,其言從之。」「從之」的意思,就是言從其行。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朱子《集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於未言之前。而後從之者,言之於既行之後。」

氏《正義》引《大戴禮曾子制言篇》:「君子先行後言。」又《立事篇》:「君子微言而篤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後人。」

氏《集釋》引沈括《夢溪筆談》,以及郝敬《論語詳解》,主張以「先行」讀作一句,以「其言而後從之」讀作一句。但依朱子集注所引氏解釋,即照舊讀「先行其言」自無不可。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