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為政第二》講要選錄
(
六 )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魯君。問孔子:何所為之,則民始服耶?當時三家執政已久,哀公頗不得意,故有此問。孔子對以舉錯之道。包咸注:「錯,置也。舉正直之人用之,廢置邪枉之人,則民服其上。」謂舉用正直為公之人,舍置曲枉自私之人,民受其利,乃服。若舉用曲枉,舍置正直,民受其害,不服。魯國此時,三家專橫,即是舉枉錯諸直,故民不服。此為通義。古注又一義,錯諸之諸字,乃「之於」二字之合音字。如王應麟《困學紀聞》,引孫季和之說,以及劉氏《正義》等,以為舉直者而置之於枉者之上,民所以服。舉枉者而置之於直者之上,民所以不服。此義仍用小人,惟當置於下位,受制於在上之君子,不得為惡,民不被害,亦服。此義較優。劉氏《正義》以此與夫子尊賢容眾之德相合。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魯大夫季孫氏,名肥,謚康。魯卿三家,世襲專政,民心不服。康子乃問孔子,如何使民對上恭敬盡忠,以及勸勉為善。以勸的以字,古注作與字講。孔子答曰,君以莊嚴面臨民眾,則能使民敬君。君以孝道教民,并能以慈待民,則能使民盡忠。君能舉用善人,而又教化不能之人,則民自能相勸而善。
邢《疏》說,當時季氏專執國政,猶如國君。故孔子之答,皆以人君之事言之。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或人問孔子,子何不為政。包注:「或人以為,居位乃是為政。」孔子引《書經》解答。
「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此二句出於古文《尚書君陳篇》,今文學家說是逸書文。漢《石經》「孝乎」作「孝於」。惠棟《九經古義》,謂後儒據《君陳篇》改於為乎。乎於古通用。此二句朱子《集注》讀:「孝乎,惟孝友於兄弟。」今從古讀,至惟孝為一句。孝乎,贊美孝道。惟孝,再加贊美。友於兄弟,包注:「善於兄弟。」
施於有政三句,各注考據,皆是孔子語。「施於有政。」包注:「施,行也。所行有政道。」此意是說,施行孝友,即有為政之道。「是亦為政。」是,指施行孝友而言。行此孝友二者,亦是為政。「奚其為為政。」皇《疏》:「何用為官位乃是為政乎。」
孔子答意,雖然不在官位,只要在家施行孝友,亦是為政。孝友是為政之本,除此之外,何事算是為政,故云:「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人必須有信用。人而無信,可乎,不知其可也。劉氏《正義》引鄭注:「不知其可者,言不可行也。」以下說比喻。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無輗,無軏,必不能行。人而無信,亦必不能行。
包注:「大車,牛車。小車,駟馬車。」據鄭注及《說文》,大小車皆有轅,以為牛馬引車之用。轅端接一橫木,此橫木在大車名為鬲,在小車名為衡。轅端與橫木相接處,各鑿圓孔相對,以金屬物貫穿之,使轅端與橫木能活動自如。此金屬貫穿物,大車稱為輗,小車稱為軏,是大小車行動之關鍵。《說文》段注引戴東原說:「大車鬲以駕牛,小車衡以駕馬。其關鍵則名輗軏。轅所以引車,必施輗軏然後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關鍵。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無信之人,妄言妄行。不知其可,即是一事無成,更談不上學道。孔子喻以無輗無軏之後,便問何以行之。此何字又比可字活動,尤耐尋味。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典章禮制,代有變更。子張問十世者,世為朝代,意問爾後之十代,其制度變易如何?孔子先征以三代之沿革,後答以未來。因者依也。殷有天下,依於夏朝之禮制,有損有益;原有而不合時宜者,廢之,謂之損;其為時需而原無有者,立之,謂之益。周有天下,依於殷朝之禮制,其所損益亦然。三代以前,文獻不足,故不征矣。其或繼周而有天下者,亦必依於周禮而損益之。如是雖百世亦可知也。禮有需損益者,有不能損益者。需損益者,禮之枝末也,即其形式也。不能損益者,禮之根本也,即五倫十義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禮記祭法》說:「人死曰鬼。」非其鬼,是指非自己祖先,不當祭而祭之,是諂媚之舉。鄭注:「諂以求福。」祭自己的祖先,是為報答祖先的恩德。誠心祭之,自可獲福。如《禮記禮器篇》記孔子曰:「祭則受福。」但祭非其鬼,則是違禮諂求,何能求得。因為他人祖先有其自己的子孫,不需外人祭祀,亦不會福蔭外人。邢《疏》引《春秋》僖公十年左氏《傳》:「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所以祭非其鬼,是諂媚求福。
「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安國注:「義者所宜為也,而不能為,是無勇也。」義作宜字講,也可作應當解。遇見義所當為之事而不為,即是無勇。
或謂此章前後節所論之事不同,應分為兩章。此說不可從。《禮記曲禮》:「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亦是不同之兩事,而在一章。此章祭非其鬼,是為求福利而祭;見義不為,是因為無利可圖。兩事并非不相關聯,與《曲禮》章法相同。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