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講要選錄
(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集解》,言余人暫有至仁時,唯回移時而不變也。皇《疏》,三月一時,為天氣一變,一變尚能行之,則他時能可知也。《四書辨疑》,東坡云:夫子默而察之,閱三月之久,而造次顛沛無一不出於仁,知其終身弗畔也。
或曰,顏回之仁三月不變,三月以後,則不能不變。若然,顏子僅有三月之仁,有是理乎。此章句讀,其心,指顏回之心,一讀。三月,是孔子自言觀察顏回三月之久,又一讀。不違仁,是觀察結果,接顏回之心而言,既觀三月,其心皆不違仁,若爾後再觀,當亦不違矣。《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顏子不違仁,即是心不離道,道不離心。《楞嚴經》凈念相繼,亦是道不須臾離之義。必須如此,道始能成。顏子之外,其余諸弟子,於道或即或離,故曰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季康子問孔子:「仲由,可使他從事政治嗎。」仲由就是子路。孔子說:「由,果敢決斷。從政,你看如何。有可以使得嗎。」
康子又問:「賜,可使他從事政治嗎。」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子說:「賜,通達事理。從政,你看如何。有可以使得嗎。」
康子又問:「求,可使他從事政治嗎。」求,就是冉求,字子有。孔子說:「求,很有才能。從政,你看如何。有可以使得嗎。」
包咸注:「果,謂果敢決斷。」孔安國注:「達,謂通於物理。藝,謂多才藝。」
「於從政乎何有」句,皇《疏》引衛瓘云:「何有者,有余力也。」邢《疏》:「其於從政,何有難乎。」他注亦或謂不難,或謂有余,皆與經文語氣不順,不可從。此句是活語,季康子為魯三家之一,目無國君,是以孔子不答以肯定之詞,但說三弟子各有所長,聽其自決而已。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費,古注讀密,然山東當地人皆讀費之本音。
孔安國注:「費,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數叛,聞閔子騫賢,故欲用之。閔子不欲為季氏宰,語使者曰,善為我作辭說,令不復召我也。復我者,重來召我也。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也。」
孔子為魯司寇時,閔子騫曾為費宰,孔子辭去,閔子騫亦辭去。後以三家不聽魯君之命,而費邑之宰亦叛季氏,是以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然閔子不愿遂季氏之私,故辭之,且堅告使者,如再來召,則吾必不在家,而在汶河之上矣。汶河東北是齊國,在汶上,意謂避至齊國也。儒者去就,於此可見其概焉。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即孔子弟子冉耕,得惡疾,孔子前往慰問。伯牛家人因其惡疾,不愿孔子進病人之屋,故隔墻從牖見之。孔子自牖執伯牛之手,曰:如此好人,何罹如此惡疾,無此理也,是天命耳。
堯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喪子,弟子顏淵亦早死,是皆天命。《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可參研。
自牖執其手,朱子《集注》謂伯牛家以君南面之禮尊孔子,孔子不敢當,故不入其室,而自牖執其手。此說無據,清儒已辨之。《論語竣質》謂孔子知醫,執其手者切其脈也。亦是臆說。
亡,孔注為喪,亡之斷句,然當病人面說其亡,似不合情理,可從讀無,亡之者,無可以致此疾之理也。亡之命矣夫,作一句讀。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子賢而貧窮,然據《韓詩外傳》,尚有郭外之田五十畝,郭內之田四十畝,惟以好學,不愿仕,故衣食住勉強自給。餐具不備,乃以竹器代碗盛食,飲則以瓢舀之,住在陋巷。生活如此簡陋,他人必不堪其憂,而顏回不改其樂。不改者,本來貧窮,本來即樂,今仍貧窮,今仍樂而不改。意在言外,顏子得道矣。何以知之。《學而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貧而樂者,即如顏子,樂有所得,非樂貧也,乃樂道也。顏子已得其道,故不改其樂。他人不解顏子之道,則不知顏子之樂。唯孔子知之。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畫,從孔注:「止也。」求也藝,孔子引之向道,冉求辭以力不足。孔子曰:譬如行路,中道而廢,可謂力不足,今汝自止,為藝術所纏而已。
冉求非不好學,觀其才藝可知,蓋偏重於藝,缺於求道之心,是以孔子勉其上進。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