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在江西省進賢縣,有位名叫「包實夫」的讀書人。他對父母非常孝順,讀書務求實質,非常注重將經典中的道理,落實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所以他的學問可以說是表里一致,德行的涵養更是深受大家的推崇與敬重。
為了更好地孝養父母,提陞道德學問,他到了一個叫「太常里」地方的私塾教書。
終於到了年終省親的日子,包實夫懷著深深的思親之念,趕路回家看望父母。走了一段路程,來到一座山岡前,他四下環望,卻見周圍不見人煙,山岡上長滿了樹木,只有一陣陣的山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
此時,包實夫不由得渾身打了一個冷戰,正欲加緊腳步趕路,突然從路邊的樹林里竄出一只老虎!一個躲閃不及,包實夫被猛撲過來的老虎銜住了衣服,瞬間拖到了樹林里。老虎將包實夫放在地上,然後伏在旁邊,一邊喘氣一邊緊盯著包實夫,并露出一副即將要把他吞掉的樣子。
在這性命危在旦夕的時刻,包實夫深知已難免葬身虎腹,也就不再妄想逃命,只是想到年邁的父母即將無人奉養,內心頓感萬分難過,求生的欲望又油然而生。
包實夫望著眼前的老虎,忍不住跪下去深深地拜了起來。說來也奇怪,老虎就像體會到了包實夫的用心,只見它伏在原地一動不動,仿佛是被他的存心和舉止所感動,目光也顯得不那麼可怕了。
這時候的包實夫也顧不上其它,一邊不停地拜著,一邊對老虎懇切地說:「老虎呀老虎,我知道你因饑餓,才要把我吃掉,這是我的命運,我毫無怨言。只是我家中上有七十多歲的父母,不能沒人奉養,倘若你允許我此次回去終養父母,待此命完成後,假使我還活在世間,我一定把身體送給你吃,你看可不可以呢?」包實夫就這樣反復地向老虎哀求著。
老虎靜靜地看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似乎真的明白了包實夫對父母的真誠孝心,竟然默默地站起身來,放過包實夫轉身逕自離開了。
包實夫以至誠孝心,孝感老虎,竟得全歸的事情傳開以後,人們無不稱頌包實夫的德行。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并教育更多人勿忘孝養父母的做人本分,就把那個地方取名為「拜虎岡」。
自古以來,史冊中就記載許多因為孝心而感動天地的真實故事,故《孝經》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由此可見,至誠的孝心能感通世間的萬事萬物,即使是生性兇殘的老虎也一樣能感同身受孝的純誠。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當時時反省自己,我們的孝誠開顯出幾分?
大方廣編輯部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