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時候,魏國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順。
他的父親叫王儀。王裒的父親王儀當時是在朝廷里頭當官,有一次晉文帝出兵,在這次出兵當中,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時候,詢問底下的這些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這次戰役為什麼會損失慘重。結果沒有人敢出口說話,唯獨王儀他是一個高風亮節之人,他就直陳說:這次戰役的責任完全歸於元帥。大家都知道,元帥就是當時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氣,一怒之下就把王儀拉出廷外問斬,死於非命。王裒面臨父親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難過。因此他終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為晉朝之臣。王裒自幼飽讀詩書,所以他的學問、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屢屢徵召他出來為官,可是王裒面對金錢名利的誘惑,都不為所動。
王裒對母親也百般孝順。只要是母親的事情就親力親為,體貼入微。母親過世後,他非常的悲痛。母親生前膽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所以每當遇到風雨交加、雷聲隆隆的時候,王裒他就會很傷心的飛奔到母親的墳墓上面,去那里哀泣著說,孩兒就在此地,母親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依在一棵柏樹前號哭,他的眼淚涔涔而下,滴落到柏樹上面,想不到柏樹也因感召到王裒的孝順,竟也枯萎了。可見一個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麼的偉大!這種發自內心而來的孝,它可以感動天地萬物!
王裒他這麼孝順,所以每當他授課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時,他就非常的難過,潸然淚下,難過到沒有辦法教授學生。他的學生擔心老師哀傷過度,所以就把《蓼莪》這一篇給廢止。
可見一個人的孝心孝行,他不但感動到天地萬物,更是可以作為後人最好的典范。現在我們看到這樣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動。父母從小把我們拉扯長大,辛勤的照顧我們。從小,如果生病,最著急擔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門時,父母又會想孩子是否安全;出門辦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兒是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時時刻刻都牽掛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他是怎樣照顧我們的,那麼我們今天長大成人了,有沒有想到父母年紀大了,是不是我們有盡到孝心?那麼我們以現在的情形,如果父母健在,我們還可以盡到孝道,要好好的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已經不在,我們也要這樣經常的想念他們。做到我們作子女應盡的責任。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