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那年,她被送往北京的心血管病專科醫院,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16歲那年,她被醫生判定為活不過19歲。如今,她已過不惑之齡,能坦然地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能活到今天,她說全靠父母師長的教誨和兄弟姐妹的扶助。
上學時,她雖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父母對她的要求一點也沒有放松。不曾嬌慣,不曾特殊。讓她如健康的孩子一樣生活。她是長女,父母教育她上要孝敬父母、下要照顧弟妹,家中還需要她幫忙操持家務。要學會在堅忍中行人所不能行。
放學了,她走入廚房給全家人準備晚餐,邊準備邊留心鐘表,因為在爸爸媽媽走近家門時,她想給父母捧上溫熱的洗臉水。
父母洗臉的時候,她會把碗筷擺放整齊,帶著弟弟妹妹等候父母用餐。爸爸媽媽不動筷子,她們作兒女的是不會先吃飯的。
晚餐後,她會先收拾碗筷,再靜靜地寫作業。
清晨,她早早就起床,給全家人準備早餐。
放假了,她給弟弟妹妹織毛衣,穿在他們的身上,暖在做姐姐的心里。
春節前,她會讓家中窗明幾凈,讓整缸的饅頭飄香。
因為她心中有一念:「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了,我要聽父母的話,做讓父母欣慰的事」。雖然身有疾患,但她能象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一樣愛父母,侍奉家人,她活得好心安。
爸爸又何嘗不心疼女兒呢?爸爸鼓勵她到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去找尋,去汲取令她生命不竭的力量。從此她便開始讀誦圣賢的教誨。
……
直到有一天,當她聽了《弟子規》的講解,內心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契合。她說回想年幼時,爸媽就是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的教育,帶大了她。雖然父母所用的言詞不同,但理是完全相通的。就是這樣的家教,使她的人生越過越平坦。
出嫁了,她為丈夫端出的是可口的飯菜,準備的是搭配好的衣褲,收拾出的是一個清新溫暖的家。雖然她是一個連兩層樓都不能連續爬上的人,一切的家務事都干得如此出色且歡歡喜喜。因為她的心中有父母的教誨,樂於為他人付出的品格早已成為她的特質。當丈夫煩惱焦慮時,她會送去寬慰的話,當丈夫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時,她會用學過的圣人的智慧幫助他……雖然她是一個病情嚴重的人,但她給丈夫的是一個健康人都難以做到的體貼和關懷。
由於她的健康狀況,婆婆最初并不情愿接納她,但她并沒有任何的怨言。對自己的母親如何好,就對婆婆如何的孝敬。幫婆婆洗衣做飯,侍奉周到,她做得自自然然。原本可能很緊張的婆媳關系被她「視夫母,如己母」的誠心轉化了。婆婆現在最鍾愛的就是她。
由於先天性心臟疾患,使她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在瀕死的那一刻,她體悟了一切的財產、名譽都不能改變這一切,唯有父母培養的奉獻自己、服務眾人的作為,在那一刻,令她感受生命的意義。每一次被搶救過來,她都比先前更能放下自我,更付出。
調到新的單位,她看到廁所臟亂,就會默默地去清理;自己體能有限,她會帶動單位的年輕人,關心照顧年老的同事。曾經對她有誤解的同事,開始接納她,并漸漸地轉而敬重她。
朋友們有煩惱,她打去關切的電話;別人的婚姻亮紅燈,她會前去調解,幫助維系和諧美滿的夫婦關系。同學的孩子出狀況時,她會用圣賢教誨,循循善誘,教給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對身邊的長輩們,她視如自己的父母,對同事朋友她待如兄弟姐妹……
如果說她的生命是一葉在風雨中飄搖的小舟,那中華傳統式的家教就在時時護航,繞過了因疾病而煩悶的礁石,避過了可能被他人嫌棄的暗流,在以孝悌存心、奉獻自我的航線中,畫出道道愛的漣漪,穩健地駛向光明的遠方。
|
編後語: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它用事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幸福 |
需要傳統家教的回歸,孩子的未來需要傳統家教的紮根。
大方廣網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