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字
小篆原:從廠泉,廠為?巖,?巖下之泉為原,本義作「水泉本」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泉水所出處之稱。
其義為:
1.廣平之土地曰原。例如《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2.本謂水泉之本,亦謂事物本原;今字作「源」。例如:水原、根原、洪
原;又如《孟子•離婁》:「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3.本曰原。例如《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
4.文體名稱之一;窮究事物基本道理,《呂覽》有《原亂》,《淮南子》有
《原道》,韓愈有《原人》、《原性》、《原道》、《原毀》等文,故後
世宗之而成文體。
5.動詞,察,考究。例如《易經•系辭》:「原始反終。」
6.宥,寬恕。例如《後漢書•范丹傳》:「范丹首自劾退,詔書特原不加
罪。」
7. 本來的。例如:原文、原本、原作、原稿、原動力。
8. 再;重;第二次的。例如《淮南子•泰族》:「原蠶歲再收。」
9. 原野的。例如《左傳•襄公四年》:「不修民事,而仍於原獸。」
巖?之下,「泉眼無聲惜細流」,細流叮咚匯成小溪,溪流涓涓匯成江河,江河浩蕩,東流入海。長江、黃河,喻為華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溯本追源,原來只是巖?下的一泓清泉,源遠流長;我們返祖歸宗,原來都是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山泉噴涌而出,清冽純凈,這是水源之本,如人赤子之心,本也是一片純然天真。古人云:「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在己,「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我們人生之原,應該潔身自好而慎於始,縱有污染也要能克己復原;在家,我們是子女兒孫之原,上梁不正則下梁歪,我們應做好榜樣,培養孩子善良美好的品德,立下良好家風世代相傳……
如果泉水匯聚,經山林急流而下,又有暴雨傾注,夾帶泥沙土石,一瀉千里,削平了高山,填平了低洼,洪水退去,成就千里廣平的土地,這就是平原。駐足平原,我們看到它恢弘遼闊的氣勢,它宛似又告知我們:心胸要寬廣,心氣要平和。我們俯矙中原,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此地,能感受到祖先們深遠的智慧;在草原,在高原,天高云淡,寬廣無垠,又是一番「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
也許是因為「原」的清冽與純凈,也許是因為「原」的遼闊與曠遠,歷史中也有不少人物與「原」結下淵源。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勝,稱為平原君,雖然歷史的評論不一,但平原君贍養門客過千,禮賢下士,散家財讓李同領兵退秦,用毛遂與楚國定盟,於是,也有人稱他不失為一個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
偉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表達了父親「肇賜予以佳名」的喜悅。屈原是一位賢明而又深愛家園之人,一生忠貞,「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卻更懂得不斷進取,「又重之以修能」。在國破家亡之後,他不愿再茍活於世,寧愿沈江以赴國難,大義凜然,浩氣長存。至今,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依然會包粽子、賽龍舟,來祭奠和懷念。
江河流長,我們常追根溯源,世事紛繁,我們也常探本求原。人事萬物,之所以如此,必然也有其所以然之原。能「知所先後」,明了原因,才能有戒慎的智慧。
二程說:「學原於思。」告訴我們學習的根本:學會思考、善於思考,沈靜入理,才能有所獲益。孔夫子告誡我們「學而不思則罔」,也正是這個道理。
《說苑》上講:「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會逢到形形色色之人,與善良賢能的人交往,自己就能進步,與行跡不端的人交往,自己就會不自覺地墮落,所以交友不可不慎。
俗語道:「大得卻須防大失,多懮原只為多求。」告訴我們:禍福其實都是相倚的,得到而心生歡喜,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隱患,而我們人生多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內心有許多欲望和追求。
事物之間,細忖能看到它的原,亦能察到它的果。先哲們常能「原小以知大」,故能察一落葉而知秋,能從商妲己要一雙象牙筷子,看到需要匹配的金銀杯盤、玉食錦衣,以至豪華奢靡的宮殿,最後得出必然亡國的結論。
《淮南子•詮言》告知我們:「原天命則不惑禍福。」《易經》上說:「原始反終,則知死生之說。」人間最大的學問,莫過於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萬事萬物的本原法則,所以古人在此探求,有《原道》、《原人》、《原毀》……從而創造了「原」的文體。
「原」清楚了,明白了,人生也就真正通達了,也就不會因世相時而迷惑、時而嫉妒、時而怨怒,而是心如平原,會懂得珍惜和原諒他人。
「原」不過如此,用心去體會,也許人生便會如「愿」。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