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會意>、<形聲>字

小篆:「誠」,從言,作「信」解(見說文),是言行符合、真實無偽之意。又「成」本作「就」解,誠在「以實就人,以實自就」,故「誠」從成聲。也就是以真誠待人,以真誠不欺來成就自己。

言語能夠落實,必能以誠實來待人,也必然能以誠意來自我成就,這就是「誠」的意義。

其義為:

1. 真實無妄曰誠。如《周易?乾》「閑邪存其誠」。

2. 赤心曰誠。如《獄中上梁王書》「今臣盡忠竭誠」。

3. 信,誠信。如《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4. 實,使之實。如《孟子?離婁》「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

誠其身矣」。

5. 真誠的。如《蜀志?諸葛亮傳》「開誠心,布公道」。

6. 至誠好善的。如《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

子安家而忘國」。

7. 真,確實。如《孟子?公孫丑》「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

服也」。

8. 果真,假設之辭。如《史記?高祖本紀》「誠如父言,不敢

忘德」。

曾國藩先生曾經給「誠」下過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故「誠於中,必能形於外」。真誠在內心就是純凈無染,表現於外就是真實不虛、率真自然;如此則自然心懷坦蕩正直無私。因此,真誠的心行就像陽光雨露般,能溫暖人心,凈化心靈。

誠是立身處世的不二法門,其力量無遠弗屆,源源不絕。任何對立與沖突,都能在真誠的言行中化解;任何怨恨不滿,都能在真誠的關懷中消融;任何困頓厭倦,都能在真誠的互愛中消逝;任何猜忌誤會,都能在真誠的交流中圓解。故「真誠」是人立身處事成敗的關鍵,其含義深遠,是我們須臾皆不可離開的。

當我們把「誠」開顯,落實於家庭之時,父母對兒女的愛護是「至誠」的淋漓表現。父母愛護子女本乎天然無微不至,相對的子女照顧父母也應如此。親子之愛沒有條件、真誠無私毫無所求。「母活一百歲,常懮八十兒」,父母一心只為兒女著想,兒女的一言一動牽掛著他們一生的心,這種親情就是真誠的摯愛。

老師對學生殷切的期望也是「至誠」的流露。自古以來,師生之道莫不建立在「誠敬」的基礎上。老師教育學生的條件是「真誠恭敬」,學生有真誠的好學之心、恭敬的求學態度,處事謙敬有禮,這樣的好學生,老師怎能不愛護提攜呢?一旦師資道和,學生必能夠領受奉行師長的教誨,代代傳揚下去。

朋友間能患難以交,道義對待是「至誠」的義行。例如:學業、事業、道業上能相互規諫勸勉,在患難中能相互扶持照顧。那麼朋友之間的可貴,儼然可說是「高山流水」純凈恒久的君子之交了。

真誠的眼睛是清澈的,真誠的音聲是甜美的,真誠的態度是和緩的,真誠的行為是從容的,真誠的舉止是涵養優雅的。故誠能行之永久,是處事立身的根本,是人生休咎的關鍵。

至誠的效用廣大無邊,以誠學習則無事不克,以誠立業則無業不興。真誠能夠使我們廣結善緣,使人生立於不敗之地,能夠締造幸福美滿的人生。真誠能使人笑顏常開,好運連綿,祥和社會溫暖人間。

至誠能感通一切,愿我們天天浸潤在至誠的心行中,掃去人間一切陰霾與懮愁,日日綻放出和煦燦爛的笑容。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