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形聲>字

小篆:苦從「艸」,「古」聲,本義作「大苦,苓也」解(見《說文》)。郭璞氏注「大苦」,謂「今甘草也」。沈括氏謂:「郭璞之注,乃黃藥也。其味極苦,故謂之大苦,非甘草也。」李時珍、桂馥、王筠、朱駿聲諸氏,咸宗沈說。惟大苦之本義,僅見《爾雅》、《夢溪筆談》、《本草綱目》數書,苦今所行者為別義。

其義為:

1. 荼曰苦,即苦菜。如《詩經?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2. 與甘甜相反之味曰苦。如《尚書?洪范》「咸苦酸辛甘,五行

之味也」。

3. 痛楚之稱,事之難忍受者曰苦。如《禮記?禮運》「死亡貧苦,

人之大惡存焉」。

4. 勤曰苦。《戰國策》「無勞倦之苦」。

5. 患。如《法言?先知》「或苦亂」。

6. 困,困辱之。如《孟子?告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

7. 勞,勞頓。如江淹「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魄」。

8. 感覺其苦。如《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

9. 使之苦。如《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

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10. 艱辛。如,兒多母苦。又如《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

傷知音稀」。

11. 有苦味的。如《晉書?王戎傳》「樹在道而多子,必苦李也」。

12. 使人苦的。如《左傳?昭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

如杜甫《後苦寒行》「蠻夷長老怨苦寒,崑侖天關凍應折」。

13. 表現愁苦的。李白《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14. 太,表性態。如杜甫《成都府詩》「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

傷」。

又如陸游《農桑詩》「農事初興未苦忙,且支漏屋補頹墻」。

15. 粗劣之稱。如《周禮?天官》「辨其苦良」。

人生的旅途繁花盛開卻又荊棘遍布,無論是微苦小苦,還是中苦大苦,都交錯縱橫地串聯在一起,橫亙於世。雖然苦常為人所見惡,但它卻如影子般揮之不去,久久地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放眼周遭的「苦」,當生死交關病臥在床,是長夜漫漫的疾病之苦;考試不好消沈沮喪,是讀書之苦;商場中載沈載浮,你爭我奪是追錢之苦;朋友背信棄義離你而去,留下的是錐心刺骨的痛苦;子女不孝,晚景凄涼那是最傷心的殘暮之苦;飽嘗委屈得不到他人諒解,滿腹的苦楚,是難忍之苦;心事重重無得排除,那是種折磨之苦。苦字種種,千百萬種,不一而足,但每一種苦卻都足以讓這一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苦的滋味雖難嘗,但也惟有吃過種種苦頭的人,才能更貼近體會出做人的原汁原味,也才能珍惜、才能悔改所犯的種種過失;因此,人在這一生當中,必須要學能吃苦,肯吃苦與怎樣去化苦,生命才能昇華燦爛。所以,吃苦是人生第一難得的歷練,我們必須勇於接受挑戰和面對它,在苦境中學習茁壯與成長。

諺云:「吃苦就是吃補。」人生若不經受種種歷練,心志怎能有所提陞?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然而如果執意要把苦境當作真苦,那麼將為苦所束縛。反之,若不以苦為苦,而當作是一種超脫的轉機,則苦將轉而不苦。能夠做到這一點,於人而言就是能者,於己而言則是超越了自我。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難對人而言,是一種心志的歷練與靈魂的洗練,它能夠成就一個人卓絕不凡的操守,與堅忍不拔的意志,從而堪以擔當大任。因此,人生的苦境并非壞事,端看我們如何用心面對。只要學會放下、承擔與超脫,必能離苦得樂。因為積極的人,永不以苦為苦,而真正的苦是來自內心的軟弱與逃避。

在順逆錯雜的人生旅途中,誰都不能避免墮入苦楚的泥淖中。當他人身處逆境之時,愿我們能伸出愛的雙手,扶持他們。當自身陷入苦境之時,則應自我期勉,真誠的面對,勇於反求諸己,真正能做到提得起放得下,則苦境的陰霾很快就能化為烏有,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溫暖與幸福,我們的社會將會充滿祥和與關愛。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