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松

 

山路松聲圖

作者:唐寅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94.5厘米 橫102.8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山石懸巖陡峭,蒼松虯曲,山泉飛下,石道圍欄彎曲,伴著松濤陣陣,有高士正攜仆觀泉聽風,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戀於此,畫面既清潤秀雅又濃重雄健。

 

*-*-*-*-*-*-*-*-*-*-*-*-*-*-*-*-*-*

 

  二胡曲,又名《聽宋》。據說阿炳在抗日戰爭時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講一番南宋時期入侵者金兀術敗逃的故事,以金兀術的敗逃喻日寇的失敗,以岳飛的奮斗精神預言中華民族的必然勝利。

  引子氣魄宏大,猶如呼嘯的松濤震蕩山谷,氣勢宏偉,蒼勁有力,使人感受到一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第一段以微弱的顫音和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具有強烈的時代戰斗氣息。

  第二段則是樂曲的主體,始終貫穿第一段出現的號角音調,慢起漸快,力度從弱到強,在旋律進行中大跳音程很多,節奏復雜多變,并連續使用切分音,因而音樂氣勢如奇峰兀立,蒼勁挺拔。表現了一種不可阻擋的氣概。

  第三段開始是間歇沈著的音型,然後是明朗雄健的樂句;尾聲快而有力,在類似鑼鼓『急急風』的節奏中結束全曲。

  全曲短小精悍,氣勢浩大,層次分明,構思新穎,旋律流暢,一氣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

  作者通過濤借物詠懷,在贊頌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和血沸騰的雄壯戰歌。如果說阿炳的《二泉映月》是對現實生活的怨訴和探求,那麼《聽松》便是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以戰斗者的姿態對生活作出的有力的回答。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聽松》是當時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思想在藝術創作上的生動體現。

  

 

<返回>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