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千仞

 

吹簫引鳳圖

作者:仇英
冊頁 絹本 設色 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的是秦穆公之女弄玉在鳳樓上吹簫引來鳳凰的故事。作者仇英(約公元1494~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久居蘇州。他曾師從周臣,天賦不凡,深得理法,設色、水墨、白描,無所不精,知名於時,與沈周、唐寅、文徵明等文人畫家,同為明四大家。他擅畫山水人物,作品工整而不呆板,妍麗而不俗媚,青綠山水富麗而溫雅,人物衣紋精細而流暢,在學唐宋院體畫上下過苦功,在嚴謹華麗的唐宋院體畫基礎上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的山水畫往往和人物故事結合起來,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

 

*-*-*-*-*-*-*-*-*-*-*-*-*-*-*-*-*-*

 

古琴曲:《鳳翔千仞》賞析

古琴曲《鳳翔千仞》為「泉鳴調」定弦,譜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西麓堂琴統》第二十五卷。樂曲以鳳的凌空翱翔寄托古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出一種樸實率真的格調和自由放達的精神狀態。據考證,此曲至晚在唐代就已流傳,當時曲名為《鳳云游》。

《鳳翔千仞》的曲譜後記云:「《鳳云游》虞皇所制也,唐人薛易簡年十七能精此弄,由是知名,易簡天寶中以琴待詔翰林,所著《琴訣》至今傳之,茲曲之來當有自云。」後記說此曲為虞皇所制,這自然是托古,從樂曲質樸真率的風格和音階特徵等方面看,很可能是魏晉時代的作品。

《西麓堂琴統》中題解有:

「太華之阿,何人吹簫?鳳凰翼翼而來,彩云卷卷出岫。徘之徊之,鳴之舞之。傍挾日月,嬉游於天地之外;追摩星漢,翱翔於六合之間。此曲高古,虞皇所制。神仙境界,不似人間。」

樂曲格調清奇,情緒活潑歡欣,音樂色調多變,舞境濃郁,是一首極具樂舞遺風的曲子。全曲九段,除首尾兩段音樂跌宕自由、若有所思外,其余各段速度和節奏相近,以調性的多變和多種古代音階的并用,流美生動的旋律及頻繁的音色對比等方法體現音樂中豐富的精神境界。

《鳳翔千仞》是一首美侖美奐的曲子,聽之令人如見云霧籠罩的太華峰上,吹簫的仙人在蒼松翠柏的樹影中若隱若現,仿佛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回蕩在青山綠樹之間。恍惚之中,只見卷卷彩云從巖穴中飄出,隨風變滅,卷舒自如。鳳凰翼翼而來,展翅上擊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推動浮云,翱翔在昊天之上。以百鳥之王凌空翱翔,跌宕自由的氣勢,比喻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然獨處,似有曲高和寡之嘆。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托,含藏在清麗曠遠的曲調之中,引發聽者無限遐思。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返回>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