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辭
畫淵明歸去來辭
元 ∕ 佚名(舊傳趙孟頫) ∕ 卷 ∕ 國立故宮博物院
絹本淺設色 ∕ 縱27 橫72.5公分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著,也是中國繪畫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此圖在手卷上,以單景構圖的方式表現陶淵明「返家」的情節,畫中陶淵明策杖漫步,有兩位僕人隨行,一人攜帶古琴,一人背負著酒罈,前方則是種植有五株柳樹的家園,象徵他「五柳先生」的自號。
歷代畫《歸去來兮辭》的畫家,以北宋文人李公麟最為著名,他以「白描」人物的技法來詮釋這個故事,影響了後代的畫家。此幅畫的作者,雖然舊傳為趙孟頫,不過畫人物的衣紋用筆快速、轉折勁利,可能是出自元代其他追隨李公麟風格的畫家筆下。本幅畫也與明初宮廷和浙派畫家之間有緊密關連,例如將主要人物活動置於畫面前景的手法,以及帶有書法趣味的用筆,都影響了戴進或李在的作品。
*-*-*-*-*-*-*-*-*-*-*-*-*-*-*-*-*-*
序 文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
正 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羡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文
序
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裡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裡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裡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穫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裡。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為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弔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願,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 文
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麼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我悔悟過去的錯誤不可挽救,但堅信未來的歲月中可以補追。實際上我入迷途還不算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只覺得遺憾晨光朦朧天不亮。
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高興地向前飛奔。家僮歡快地迎接,幼兒們守候在門庭。院裡的小路長滿了荒草,松和菊還是原樣;帶著幼兒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託我的傲世之情,(更)覺得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興味無窮,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拐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穴裡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駕車出去又有何求?跟鄉里故人談心使我快樂,彈琴讀書能使愁顏破;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巾車,有時劃著孤舟,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時生長繁榮,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
算了吧!寄身世上還有多少時光,為什麼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為什麼心神不定,還想去什麼地方?富貴不是我所求,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長;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應造化了結一生,以天命為樂,還有什麼猶豫彷徨?
*-*-*-*-*-*-*-*-*-*-*-*-*-*-*-*-*-*
古琴曲《歸去來辭》曲解
古琴曲《歸去來辭》系後人根據東晉陶淵明同名辭而作。共有同名異曲的三種譜本。第一種在明代前期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謝琳太古遺音》中首次出現,至清末民初大約又有二十部左右的琴譜刊載它;第二種僅在明代前期的浙派「徐門正傳」傳譜《琴譜正傳》和《杏莊太音補遺》這兩部琴譜上刊載;第三種在清初《徽言秘旨訂》上刊載,這首《歸去來辭》為明清之際琴師尹爾韜新作,後有清代的《春草堂琴譜》和《琴學入門》轉載。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曲調悠揚舒緩,琴聲婉轉,如同詩人自言自語,對於瀟灑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即將荒蕪的田園在召喚他,好似那裡是他的歸宿,而對於官場,他只是一個過客。心從矛盾中解脫出來,呼出悶氣,大步邁向自在天地。
第二段,曲風一轉,旋律逐漸歡快起來。「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詩人洋溢著邁向新天地的輕鬆和喜悅。一抵家中,則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流露出狂喜之態。家裡的松菊依舊,童僕稚子,候門歡迎。詩人飲酒賞景,怡然自得,恍如無心之雲,倦飛之鳥。謝絕了世俗的交往,親戚間的交流使人愉悅,撫琴讀書樂而忘憂。再看大自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派復甦景象。這一段為主旋律的簡單反復,略有變奏,聽起來別有一番純粹活潑之感,就似詩人簡樸自然,充滿人生情趣的田園生活。
行至第三段,琴音復歸低緩,詩人在最後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感想,一連串感慨噴湧而出: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裡?作者一心向往的是在良辰美景中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最後「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詩人歸隱後,重新感受平民生活的質樸、真率、自然、自由,認為在大自然中他找到了生命正途,這是一種真率的抒發,是一種包含正反感受的體驗。 *-*-*-*-*-*-*-*-*-*-*-*-*-*-*-*-*-*
《歸去來兮辭》賞析
編者按: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作為文學作品,這首辭的成就歷來為人所稱頌。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經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可見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陶淵明自少年時就懷有大濟蒼生的志向。一生為官五次,因不為五斗米所折腰,便在到任八十餘天棄官歸隱。雖然此《歸去來兮辭》詞句清逸,景致優美,但是讀來並不能給人一種輕鬆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對現實的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並不是一個只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世事的純隱士。由於受儒家的影響,陶淵明曾對統治階級抱有幻想,希望通過出仕的途徑,來實現「大濟蒼生」的宏願。然而時勢不濟,空有一生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令他十分沮喪,直至辭官歸隱,寫下這篇文章表明意志,也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到了他結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堅決與暢快,以及歸隱田園的決心。
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誠哉斯言!大丈夫之道,乃仁人志士穿越一生不敗的血氣方剛與正氣凜然,這也是每一位男子終其一生需觀察和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