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山口待渡圖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夏景山口待渡圖
五代 ∕ 董源 ∕ 卷 ∕ 遼寧省博物館藏
絹本設色 ∕ 高49.8厘米,長329.4厘米
《夏景山口待渡圖》,被認為是董源江南風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明代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題:「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元代鑒定家柯九思在卷後題:「右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遊客出沒于其間,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
*-*-*-*-*-*-*-*-*-*-*-*-*-*-*-*-*-*
《夏景山口待渡圖》賞析
寂靜的江水中,幾隻孤舟縱流飄蕩。不知乘舟之人興致如何,反而是眼前的蒼茫山水更令人神往。看近處山丘,交錯叢生的樹木點綴其間。林中是否有麋鹿出沒,歡快嬉戲於這片難得的天堂呢?林木深處茅屋幾間,興許是山裏人家,或許私塾學堂也未必。遠處呢,江流天地之外,青山悠悠,水天一色,遼闊而邈遠。妙哉,這一方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的確是專心讀書的絕佳去處。
「非寧靜無以致遠。」聖賢學問,至精至微,若沒有清淨澹泊的心志,極難以入其氤氳氛圍。有定才有得,能夠一卷在手,到此江南山水中侶魚蝦友麋鹿,觀瀾山川的秀美,感悟造化的不凡,足矣。
初春時節,寂靜的山谷慢慢變綠,叢叢山花開遍山野,鳥鳴獸躍,一派歡騰的景象。待到泉水解凍,潺潺溪水順流而出,不僅滋潤了草木,也驚醒了大地,江邊的遊魚也漸漸騰躍其間。登高山而極目眺望,碧山逶迤而江水盈盈,都漸漸消失在遠方雲端。夫子巍巍之盛容,一時浮在眼前。覽此欣欣氣象時,再展書而誦,執卷而吟,豪情壯志勃然而生,直欲掛帆啟航,濟遍滄海而不歸。
秋日來臨時,則層林盡染,山川嫵媚。帶著成熟的醉意,收穫的豐盈,看著遠方的晚霞燃遍天際。此時,閱覽典籍於案幾之上,方悟先人之古道熱腸,仁者同體大悲之諄諄教誨,雖隔萬載千年卻猶在眼前。謙恭正心才能體悟聖賢大道,意平氣和才能含英咀華,不知倦怠為何物而喜樂生之。
人能讀遍天下名著,看盡天下名山大川。若如此,修德進業怎麼會無所成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