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吟語
】 
         
              
            【原文】 
            你說底是我便從,我不是從你,我自是從,何私之有?你說底不是我便不從,不是不從你,我自不從不是,何嫌之有? 
            【譯文】 
            你說的正確我便聽從,我不是聽從你,而是聽從真理,這其中又有什?私念呢? 
            你說的不對,我就不會聽從,我不是不聽從你,而是不聽從不對的道理,這其中又有什?可指責的呢? 
              
            【原文】 
            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 
            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懮不責,疾病不責。 
            【譯文】 
            卑幼的人有過失,在責備的時候應該慎重: 
            眾人面前不責備,慚愧後悔不責備,夜晚不責備,吃飯不責備,正在歡慶時不責備,正在懮傷時不責備,正在患病時不責備。 
              
            【原文】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強於事勢,則束縛於體面。 
            善體人者要在識其難言之情,而不使其為言與事所苦。 
            此圣人之所以感人心,而人樂為之死也。 
            【譯文】 
            人的情感,有的表面上是這樣,而其本意并非是這樣;有的事實已經如此,而其意愿并非如此。其中的原因不是被時勢所勉強,就是被體面所束縛。 
            善於體諒他人者應該想到他人難言之情,從而不被他人的表面言談和已有事實所困擾。 
            這就是圣人所以能感動人心,而他人樂於為其犧牲緣故。 
              
            【原文】 
            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豈不在人! 
            【譯文】 
            所謂人事,就是說事情由人而生的。那?清心省事,不是也在於人?? 
              
            【原文】 
            目中有花,則視萬物皆妄見也;耳中有聲,則聽萬物皆妄聞也。心中有物,則處萬物皆妄意也。 
            是故此心貴虛。 
            【譯文】 
            眼中有了塵物,看到的一切就會是虛幻的;耳有自鳴的毛病,聽到的就會不真實。心中有了某種念頭,感到的都會受其影響。 
            基於這個緣故,心境最可貴的是虛無。 
              
            【原文】 
            奮始怠終,修業之賊也;緩前急後,應事之賊也;躁心浮氣,畜德之賊也;疾言厲色,處眾之賊也。 
            【譯文】 
            有始無終,是修業的大敵;前緩後急,是做事的大敵;也浮氣躁,是養性的大敵;疾言厲色,是處世的大敵。 
              
            【原文】 
            居官有五要:休錯問一件事,休屈打一個人,休妄費一分財,休輕勞一夫力,休茍取一文錢。 
            【譯文】 
            做官有五個要求:不要錯問一件事,不要屈打一個人,不要浪費一分財,不要輕使一民力,不要貪圖一文錢。 
              
            【原文】 
            進言有四難:審人、審己、審事、審時,一有未審,事必不濟。 
            【譯文】 
            提出建議有四大困難:審度他人、審度自己、審度事理、審度時機。一有審度不周之處,事情就一定不會成功。 
              
            【原文】 
            善處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失? 
            不惟帝王為然,雖二人同行,亦離此道不得。 
            【譯文】 
            善於處世的人,應該順應人的自然感情。得到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不能得到呢?失去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不會失去呢? 
            不僅帝王這樣,就是兩個人同行,也不能違背這個道理。 
              
            【原文】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譯文】 
            明知有的事應該改變但不得不因循,這就要靠善於補救。 
            明知有的人應該黜退但不得不延用,這就要靠善於駕馭。 
              
            【原文】 
            每日點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欲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知此。 
            【譯文】 
            每天都要檢點自己,看看各種念頭是從德性、氣質、習識或是物欲上發生出來的。這樣反省,時間久了,就能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剛開始修身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原文】 
            吾常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工夫,如何要得長進。 
            【譯文】 
            我們常常對別人的要求很高,而對自己的要求很低,只在口頭上說來說去,這樣怎會有所長進呢? 
              
            【原文】 
            世之治亂,國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個我也作用。 
            只無我了,便是天清地寧、民安物阜世界。 
            【譯文】 
            天下的治與亂,國家的存與亡,百姓的生與死,都在於『我心』的問題。 
            只要沒有自我之心,整個世界就會天清地寧、民安物豐。 
              
            【原文】 
            仁厚、刻薄,是修養關;行止、語默,是禍福關;勤惰、儉奢,是成敗關;飲食、男女,是死生關。 
            【譯文】 
            仁厚與刻薄,是修養的關鍵;行與止、言談與沈默,是禍福的關鍵;勤勞與懶惰、簡樸與奢侈,是成敗的關鍵;飲食、男女,是生死的關鍵。 
              
            【原文】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乾近情事。 
            【譯文】 
            作本色人,說真心話,做合乎情理的事。 
              
            【原文】 
            士大夫殃及子孫者有十: 
            一曰優免太侈;二曰侵奪太多;三曰請托滅公;四曰恃勢凌人;五曰困累鄉黨;六曰結權貴損國病人;七曰盜上剝下,以實私橐;八曰簧鼓邪說,擾亂國是;九曰樹黨報復,陰中善人;十曰引用邪昵,虐民病國。 
            【譯文】 
            做官的人會在以下十個方面給子孫帶來禍害: 
            1、驕奢淫佚;2、強取豪奪;3、以公循私;4、恃勢凌人;5、困累鄉黨;6、巴結權貴,損害國家、危害民眾;7、欺上瞞下,損公肥私;8、用異端邪說擾亂國事;9、結黨營私,任人唯親;10、重用邪昵之人,欺壓百姓,危害國家。 
              
            【原文】 
            人生天地間,要做有益於世底人,縱沒這心腸、這本事,也休作有損於世底人。 
            【譯文】 
            人生在世,就要做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縱然沒有這種志向和本事,也不要做有損於社會的人。 
              
            【原文】 
            過寬殺人,過美殺身,是以君子不縱民情以全之也,不盈己欲以生之也。 
            【譯文】 
            過於寬容他人,等於殺害他人;過於美飾自己,等於殺害自身。 
            所以君子不放縱民情以為保全,不放縱自己的欲望,以為養生。 
              
            【原文】 
            處人,處己,處事,都要有余,無余便無救性,這里甚難言。 
            【譯文】 
            對人,對己,對事,都要留有余地,沒有余地就無法補救,這其中的道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原文】 
            飯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想就說,事休不思就做。 
            【譯文】 
            飯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選擇就交往,話不要不想就說,事不要不思慮就做。 
              
            【原文】 
            圣人掀天揭地事業只管做,只是不費力;除害去惡只管做,只是不動氣;蹈險投艱只管做,只是不動心。 
            【譯文】 
            對於驚天動地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費力;對於除害去惡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動氣;對於赴湯蹈火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動心。 
              
            【原文】 
            養定者,上交則恭而不追,下交則泰而不忽,處親則愛而不狎,處疏則真而不厭。 
            【譯文】 
            有良好的修養的人,與上司交往時恭敬而不窘迫,與下屬交往時泰然而不疏忽,與親友相處時恩愛而不狎褻,與常人相處時真切而不厭煩。 
              
            【原文】 
            任有七難: 
            繁任,要提綱挈領,宜綜核之才;重任,要審謀獨斷,宜鎮靜之才;急任,要觀變會通,宜明敏之才:密任,要藏機相可,宜周慎之才;獨任,要擔當執持,宜剛毅之才;兼任,要任賢取善,宜博大之才;疑任,要內明外朗,宜駕馭之才。 
            【譯文】 
            任用人才有七難: 
            繁多的任務,要提綱挈領,宜用有綜合能力的人才;重要的任務,要審謀獨斷,宜用性格沈穩的人才;急迫的任務,要觀變會通,宜用明智敏捷的人才;秘密的任務,要保守機密,宜用周密慎重的人才;單獨的任務,要獨當一面,宜用剛毅英勇之才;多項的任務,要任賢善聽,宜用心胸博大的人才;疑難的任務,要光明磊落,宜用容易駕馭的人才。 
              
            【原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也;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也。 
            【譯文】 
                凡是受外界影響而改變本心的人,都是因為內心修養不夠;凡是被邪惡所戰勝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正氣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