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饮 水 思 源

——唐人街原貌馆游记

新加坡四德女子中学三年级 王和温

世界各地,举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新加坡的唐人街,我们常称为“牛车水”。那到底为什么叫“牛车水”呢?这个名称,早在新加坡的建设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早期住在牛车水的居民,日用匮乏,食水艰难,居民们得靠牛车去远地拉水。因此,人们都称当时的唐人街为牛车水,沿用至今。

您可否曾到牛车水的原貌馆走一趟呢?原貌馆是一个以再现早期牛车水居民的生活面貌为主题的展览馆。这展览馆就建在宝塔街46号、48号和50号三间经过翻新的店屋内。在48号一楼的展览厅里,有19世纪的中国帆船模型、残旧的行李箱、包袱和雨伞。这些展品都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辛苦万端到异乡,他们身无分文,只带了随身的几件衣服,就飘泊来南洋谋生。

在46号和48号的二楼,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移民的社会状况。展览厅内摆满了各种工具,并配以老照片和说明文字。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们是从事哪些工作的,像木匠、泥瓦匠等等。这里也有录音访谈,旧街坊在讲述着移民们不易的经历,有的甚至是悲惨的遭遇。由于生活困苦,少数新移民们有的沦为“猪仔”(奴隶),有的染上了赌瘾、鸦片,有的更走上犯罪的道路,听后让人鼻酸,但更多的人以中华民族的勤劳与俭朴的美德,日以继夜地辛劳工作,渡过了难关,在南洋扎下了根。这一切,原貌馆都展览出来了。

三楼展览厅是关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牛车水居民的生活概况,包括“不夜天的牛车水”、“在牛车水的传统庆典”、“哀悼之歌”和“牛车水人物”。“不夜天的牛车水”述说着当年牛车水繁华的街景。早上,茶楼门庭若市;晚上,人群川流不息,流动小贩售卖着各种美食。“哀悼之歌”是个灵堂的缩影。我们华族是重视丧礼的民族,正如《弟子规》云:“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里,您可以看到香烛等祭拜物品,由此既表现了对亲人的恭敬,又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在牛车水的传统庆典”展览厅更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牛车水居民庆祝传统节日的盛况。岁月悠悠,变换时空,不变的依然是南洋华人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情节。

50号的一楼和二楼是让我们体验50年前的居民居住环境的地方。这里有摆放了鸦片烟具的苦力房,有挂满了鞋子的鞋商家庭,更有挤满了整个流动面摊的小贩之家。我们祖先的生活真苦哪!一家八口一张床,整幢楼的租户得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在一楼有传统洋服店,内有裁缝桌,接待顾客的店面。店的后部就是裁缝师所住的地方。这一切,给人的所有的感觉都是先民的不易和劳苦,才有我们今日的舒适和幸福。

原貌馆展出了早期牛车水的面貌,让我们了解华族祖先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们是多么的艰辛。因他们几代人的刻苦耐劳,才换来了今日新加坡的不凡成就。饮水思源,如果您还没去原貌馆的话,我真诚希望您能去一次,上一堂宝贵又生动的历史课。

感谢梁玮先生修改推荐

网站导航 - 联系信箱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