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爱心伴我成长
——带班经验小结
三、亲师配合
慎于始
古德云:「先严后宽,人念其惠;先宽后严,人怨其酷。」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掌握好一开始的态度,教起来就往往事半功倍。
就如同古代建国初期要制礼作乐一样,开学初期制定并落实学习生活的规矩,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我们老师只要肯不怕辛苦,带着孩子一起落实这些规矩,很短的时间内,整个团体就会秩序井然,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就一再向我们强调:「刚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
孩子明白老师的真爱
我们爱孩子,但一定要有度。上学期刚开始,一个男孩子一大早就把大家吵醒,故意捣乱。
我批评他时,还一再抵赖说自己是去喝水。我当时重重地打了他的屁股,他哭了。后来我慢慢引导他,这样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会怎么样?后来他慢慢承认是自己错了。
周六他回家,爸爸问他要不要换个幼儿园,他说:「不要,我要郑老师!」
「但是郑老师打你。」
这个孩子坚决地回答:「我就是要郑老师!」
也许五岁的他知道,郑老师是真的爱他。
其实当时,我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看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被自己习气控制的辛苦,觉得如不帮他改过,这一辈子恐怕他要吃大亏了。
《礼记·学记》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只要能够震慑住他,就不用戒尺了。
以后同样的错误又犯了两次,但一提醒,他就会很警觉地收住自己的性子。后来听说我离开他们时,这个孩子哭得特别凶。
我又发现,凡是被我批评过或惩罚过的孩子,都和我特别亲,也许孩子们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爱吧。
离家出走的男孩
一个男孩因为受了一点委屈就离家出走了,因为我知道他有孝心,一定不会走远,但大家都不放心,还是去到处找他。
后来,发现他躲在隔壁单元的楼梯里哭,谁劝都不肯回来。我故意叫大家都别理他,冲着他大声说:「如果是个男子汉的话,就自己走回来。」
过了一会儿,他就爬到我们的二楼窗外,有的老师有点紧张,想让他从窗户里爬进来,我不同意,「骂」他:「你想当孔夫子的学生,就自己从门里走进来,假如你从二楼摔下去,就是不孝!」
这个孩子果然一会儿就自己从门里走了进来。
我关上门,狠狠「训」他一顿,说他不孝,没有良心,直到他痛哭流涕。他晚上没有用餐,等我吃完后,发现他居然自己跑去洗碗了。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往往复杂的问题也会有简单的处理方法,而在处理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也受到教育,以后也不会再轻易试探我们的「底线」。
所以,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机会。
老师的语言艺术
很多时候,我们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可以有好几种说法,如果我们讲对了话,往往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孩子们也学到如何委婉表达的方式。因此,老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们犯错时,一定要帮他们指出来,假如没有适时教育他们,是我们没尽到责任;假如讲后孩子们不能接受,我们就要考虑换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这样力行规矩,没有孩子不能接受的。
我们都知道,给孩子们立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假如孩子们没有把道理弄清楚,他们力行起来就会觉得非常辛苦,以致于提不起力行《弟子规》的兴趣。
新学期,老师与孩子们用餐前都会在餐桌前站成一排,等到全部人到齐再一起用餐。这时就要求孩子们要站得很有威仪,坐下去也要特别安静。
结果第二天,就有孩子嫌规矩麻烦起了烦恼,那一顿饭,整个餐厅的气氛就非常沉重。
我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下一餐很早就过来和孩子们一起很愉快地摆碗筷,摆完之后就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己的座位边上,孩子们也很快到位,有一两个不是特别愿意的,就很和蔼地对他说:「其实这是我们练习威仪的好机会,你看你自己一站好,显得多有气质,让别人一看就生起敬爱心、欢喜心。」这么一讲,他马上很欢喜地站好了。
当老师们先坐下去时,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就赞叹道:「老师们都很有恭敬心。」
接着同学们很欢喜地坐下来,有一个孩子很毛躁,坐下去时发出很大的声音,我就安慰她说:「不急不急,好习惯要慢慢养成,大家果然比上一餐进步多了。」这样连续几次不断地提醒,吃饭前的规矩就慢慢养成起来。
虽说「逆耳便是忠言」,但逆耳的话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听进去呢?
于是在我们指出别人错误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假如我们的脸色很难看,要求很严格,孩子也许当下迫于威严改了,转身很可能又忘得一干二净。先哲云:「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
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却成为我教育弱者的好机会。就如同那位偷拿别人东西的女孩受了责备时,我不会直接去讲谁对谁错,而是借力用力,告诉她:「你看你本来很好,怎么会做这么让人失望的事情,你以后就改了吧!」
当我体会到孩子的内心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她时,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们不仅真的能够引以为戒,而且学到了对人的宽容态度。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虽然我很爱孩子,却不能代替他们的父母,所以我常常告诉家长,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要轻易离开自己的孩子。
在我带班期间,进步最小的,就是四个爸爸妈妈都在外地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的心里总是缺乏安全感,我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里。
一位五岁的男孩,开始的时候,妈妈把他寄在这儿后,就回去照顾生病的老母亲,快一年没有任何音讯,很长时间大家都误认为这个孩子是个孤儿。
很多爱心人士常常送他一些衣物,但他始终找不到温暖。讲话时眼睛总是游移不定,五岁的孩子往往一句话讲到一半,就话锋一转,变成另一句话讲出来。
更令人同情的是,每当我抱起他时,他总是两手紧紧地扣在我的脖子上,不敢松手,我常常抱着他,心头一阵心酸。
因此几个月来,我特别照顾他,处处帮助他,常常鼓励他。然而当我离开实验班时,孩子们哭着送我出来,我看到只有他一个人很沮丧地在一边。
妈妈离开一年,在年纪小小的他心目中,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可喜的是,等他妈妈回来后,他很快就有了安全感,教育也就产生效果了。
当我帮他立志后,他的行住坐卧简直就是另一个人,还特地请老师把他不舍得吃的零食,捎去给自己的妈妈,当妈妈接到零食时,激动得不知所措,流下了眼泪。
我看到这位中年的母亲,那一天居然年轻了许多。我于是又鼓励孩子:「一定要好好做,让妈妈星期天来看你时,感觉到你进步特别大。」
这个孩子很受鼓舞,接下来几天都满脸红光。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我的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原来父母与我们确实是一体的。
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昔日的大孩子终于变得稳重多了。因为带孩子不能感情用事,我就渐渐地掌握了调伏自己脾气的方法,不知不觉间我的脸上整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我欣慰地告诉自己:「我终于也在慢慢长大了!」就是这些孩子的爱心,让我这么快的长大的。
因为我只有二十几岁,也没有当过父亲,付出自己的爱心后,发现孩子真的很好教,因此也奉劝那些希望把孩子送到实验班学习的父母:「不用那么辛苦千里迢迢地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当您有对孩子真诚的爱心时,只要不怕困难,又保持好学之心,一定能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的。当您有一天发现自己进步了,您一定会深深感恩自己的孩子,并且和我一样,每天都过得特别有价值。」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教师,我还有很多毛病习气有待于自己去认真克服,今天把这未成熟的经验写出来,也只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期望有志之士能积极把自己的经验奉献出来,共同探讨如何更具体地落实德行教育。
文章中有言语、行为偏颇之处,还望有识者能及时为我指出来,能使我尽早改过来,以免误导孩子。
结语
心得体会临近写完时,我发现自己好像又成熟了许多。感恩老祖宗的护念,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同仁老师无私的帮助,感恩孩子的父母对我们的信任,更感恩纯净纯善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快乐成长的机会。
感谢郑老师供稿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