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经传作者


  伏羲画卦,如无周文王以文字说明,后人无法研读。说明六十四卦的文字名为系辞。系在每卦之下的名为卦辞,亦名彖辞,系在每爻之下的名为爻辞,亦名象辞。文王系辞时,将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篇,自乾坤至坎离三十卦为上篇,自咸恒至既济未济三十四卦为下篇,后与系辞并称为上下经。卦与系辞仍然难解,孔子乃作传文加以阐释,计有彖传象传系辞传等十篇,名为十翼。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韦昭说,三圣即是伏羲、文王、孔子。一部大易,即由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而完成,但先儒论此,不尽相同。

  六十四卦由三画的八卦重为六画而成。画八卦者,因系辞下传明言包犠氏「始作八卦」,诸儒无异言,但谁是重卦者,诸儒之说则异。孔颖达正义列举四说,一是王弼等以为伏羲氏,一是郑玄之徒以为神农,一是孙盛以为夏禹,一是司马迁等以为周文王。孔氏则从王弼之说,并引证系辞传说卦传,指出其余三说之非,确定伏羲氏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此后宋明清诸儒多从孔氏,以为定论。虽有少数人仍以周文王为重卦者,他们举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文王为殷纣的西伯时:「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以为此说在东汉诸儒之前,应可信从。但唐儒张守节说:「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可见「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原为不定之辞,故仍以孔氏所从的王弼之说为是。孔氏引证系辞传中,有一条是就大衍之数立论,最有理论依据。大衍之数就是取五十茎蓍草,用四十九茎,依占莁之法,以四数揲之,每揲一次为一变,三变始得一爻,九变得三爻,即得八卦中的一卦于内,六画卦的内卦已成,但尚未得外卦,必须继续揲得三爻,始告完成六画卦。所以系辞上传说:「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宋明诸儒也说,易自太极生两仪,渐次而生八卦,以至六十四卦,其发生的次第极为自然。足见伏羲画卦,由八而至六十四,一气呵成。

  孔氏正义论系辞作者,列有二说。一说卦辞爻辞都是文王所作,此据系辞下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另一说以为若干爻辞有疑问,如升卦六四:「王用享于岐山。」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所说皆是后来之事,文王在羑里作系辞时,不当有此类预言。虽然这两句爻辞尚有其它的解释,如汉书儒林传说,蜀人赵宾将「箕子」解释为「荄兹」,不以箕子为人名,但不为诸儒所认许。孔氏正义因而采取马融陆绩等所说,确定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宋明清诸儒也多赞同孔氏此说。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汉书艺文志也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又儒林传载,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孔子作传十篇,解释经义,旧名十翼。据孔氏正义以及世家张守节注,其次第是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明儒何楷古周易订诂以及清儒毛奇龄仲氏易都说,西汉田何所传的周易,其十翼与上下经分离,经传共为十二篇,而且经传各为一书,后因东莱费直以彖象传等十篇解说上下经,始将十翼附之于经,再经郑玄以传合经,将彖传象传分接在卦爻辞之后,如现在注疏本乾卦的编次。至王弼注易时,他自坤卦开始,每卦以彖传移缀在卦辞之后,冠以「彖曰」二字,又将象传按大小两种分开,解释一卦之象的名为大象,缀在彖传之后,冠以「象曰」二字,解释六爻之象的名为小象,缀在各爻的爻辞之后,也冠以「象曰」二字。十翼除彖传象传如此分散之外,文言传专释乾坤二卦,故分别附于乾坤二卦之后,其余系辞上下传,以及说卦、序卦、杂卦诸传,皆依次附在六十四卦经传之后。

  据史记汉书记载,十翼全是孔子之作,但系辞上下传里有好几处加「子曰」二字,李鼎祚集解引崔憬曰:「夫言子曰,皆是语之别端。」孔氏正义以为,或因语之别端,或因既引易辞前语已绝,或因引卦之后,故加子曰以别之。清儒皮锡瑞氏依「子曰」二字论定系辞传必非出自孔子手笔,而是孔子弟子所作,而康有为氏以史记孔子世家与汉书儒林传反复推论,考证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皆非孔子之作,所论都无充分的根据。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