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为政第二》讲要选录
(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据孔安国注,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他的谥号。
鲁国出自桓公的三大公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家都是鲁国的权臣,愈到后来,权势愈重,违礼乱政亦愈甚。孟懿子就是孟孙氏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孟僖子仲孙貜。《春秋》昭公七年,左氏《传》说,孟僖子将死,召其家臣,遗嘱何忌从孔子学礼。是知懿子在孔门有弟子名分。但《弟子传》里没有懿子,《论语》此章之注,只说懿子是鲁大夫,不说是孔子弟子。据刘氏《正义》说,孔子仕鲁,命堕三家不合制度的都城,独有懿子梗命,以致圣人政化不行。《弟子传》不列其名,此注亦不云弟子,当为此故。
「孟懿子问孝。」孔子答复:「无违。」诸弟子问孝,孔子答复,因人而异。此以「无违」答复懿子,是教懿子,不违其父教其学礼之意。不违父教学礼,就是孝道。
「樊迟御。」樊迟是孔子弟子,名须,为孔子御车。孔子告诉樊迟说,孟孙向我问孝,我答复他「无违。」孟孙,就是孟懿子。据郑康成注,孔子惟恐孟孙不了解无违之意,所以告诉樊迟,以便转为孟懿子解释。
「樊迟曰,何谓也。」樊迟亦不了解无违何意,故问孔子「何谓也。」孔子就以生事葬祭三句解释其意义。
「生事之以礼。」父母生存时,为子者以礼事奉父母。如邢《疏》引《礼记曲礼》所说「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之属。事奉父母的衣食住等,一切皆合礼制。
「死葬之以礼。」父母去世时,以礼办理丧葬之事。如棺椁墓地等,都要合乎礼制。
「祭之以礼。」丧毕则祭。邢《疏》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祭祀时所用的祭品,皆有礼制。
皇《疏》:「孟孙三家,僭滥违礼,故孔子以每事须礼为答也。」
生事,死葬,祭祀,皆能以礼,便是尽孝。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皆违礼,所以孔子教懿子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马注,孟武伯是孟懿子之长子,名彘,武是谥号。
孟武伯问为孝之道。孔子答复,「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的「其」字,是指子而言。子事父母,不能使父母为子忧愁。唯子有疾病时,父母忧之。其余一切不能使父母忧。
《集解》,马融曰:「言孝子不妄为非,唯有疾病,然后父母忧之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安国注:「子游,弟子,姓言,名偃。」
子游问行孝之道。孔子答复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此意是说,「今之行孝者,唯说能养。」例如以饮食养父母。是谓的「是」字,王引之《经传释词》作「只」字讲,邢《疏》作「唯」字讲。
能养父母,这就是孝吗?孔子语气一转,便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能养」,何只为人子者,至于犬马皆能以其体力服事主人。如犬能守夜,马能代劳,这也是能养。「至于」二字,据刘淇《助字辨略》,是两事相及之意。
「不敬何以别乎。」犬马虽然皆能有养,但不知敬。唯人能够知礼,知礼则能敬。如果人子只能养父母,而不能恭敬父母,这与犬马有何分别呢?
犬马能养,古注有两种解释。一是包咸注:「犬以守御,马以代劳,皆养人者。」此以犬马比喻人子。此说可采。一是《集解》另举一说:「人之所养,乃至于犬马,不敬,则无以别。孟子曰,食而不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此以犬马比喻父母。所举孟子语,在《尽心篇》。朱子《集注》唯采此说。他说:「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刘氏《正义》以为:「以犬马喻父母,于义难通,自昔儒者多讥之。」以上两说之外,后儒尚有其他解说,不再列举。
今列表解,以明喻子之说:
「孝者」,指人子而言。「犬马」与孝者对称。人子能养父母,犬马能养主人。由这两个能字看来,显然是以犬马比喻人子。专说能养,则人兽没有分别。不敬何以别乎。敬与不敬,是人兽之别。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