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处世之道

 

 

 
 

最后的话

内德•兰塞姆是美国纽约州最著名的牧师,无论在富人区还是贫民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的献身精神不知感化过多少人。

1967年,84岁的兰塞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一间教学楼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感觉到没有说出他心中要表达的东西。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于是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去了。

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而自己却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决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这次忏悔,使牧师也很受启发。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自己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个名字,叫《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发生了大地震,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火灾。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的,因为那一年他已是90高龄的老人。

兰塞姆1975年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信封,那里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的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另据《基督教真理箴言报》报道,这块墓碑也是世界上惟一一块带有省略号的墓碑。

——本文敬摘自《善待自我源于好心态》中国华侨出版社

 

很多时候,我们倚窗遐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多少的事情都将是另外一个样子啊!譬如说,小时候不那么娇气,高中时不耽于朦胧情愫而影响学业,大学时应发奋努力,更上一层楼,工作时应尽职尽责不偷懒,选择婚姻对象时考虑更周延,平时积极锻炼身体,不荒废时间……如此,我们将会度过多么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啊!

可眼下的自己,华发悄生,未老先衰,一事无成,父母垂垂老矣,而自己却无能力孝养其身心……长夜黯然时,不禁慨叹命运不公,多年来他人障碍,郁郁不得志,一股怨天尤人的愤懑,在胸中翻腾起伏。

而自己的现实,真的是他人、他事、他物造成的吗?为何有人身体残疾,却能自立自强,成就一番事业;有人经受多年磨难,却能在忍耐、等待中默默努力,终成大器;有人横遭毁谤,世人误解,却依然意志坚定,服务社会,成为大众景仰德高望重之人……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时代开始他的人生旅程,几十年之后,各人展现的情形却完全不一样,有人流芳千古,有人遗臭万年。

时光既然不能倒流,当下却可以把握。不管以前所走的路如何,只要想到「今天就是我生命最后一天」,就应当安住于自己当下的本分,专注集中,竭尽全力,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如此才会理得心安,充实,积极,快乐,丰富,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

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后,能这样讲:「不负此生,我心足矣。」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