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是汉武帝时期大侠郭解的孙子。郭伋从小便立志高远,要为百姓谋福祉,后来官至太中大夫。郭伋颇有治世之能,且为官清廉信义为先,很受当时百姓的爱戴和称颂。
光武帝即位的时候,社会还未安定,盗贼土匪四处作乱。皇帝常听闻郭伋的名声,便多次委派郭伋到治安问题严重的州郡做太守,治乱除暴,安抚百姓。在渔阳的时候,郭伋不失信赏,打击土匪,使盗贼销声匿迹;又整顿兵马,抗击匈奴,使得治安井然有序,人口大增。皇帝称其为「贤能太守」。颍川土匪流寇也十分猖獗,郭伋被调往颍川后,因山道险阻,情势错综,剿匪艰难。郭伋深入险地,了解到土匪也多是社会混乱无处安身,才被「逼上梁山」,便以仁德信义说降了一伙土匪。土匪也意欲改过自新,郭伋就将他们遣还回家务农,既往不咎。郭伋将遣还土匪的事情禀报皇帝,光武帝认为做得对,也并没有怪罪。后来,那伙土匪的党羽听说此事,都极其敬仰郭伋的为人,纷纷从各地不远千里来投降自首,路途之上络绎不绝。
过了些年头,郭伋被调往做并州牧。在王莽时期,郭伋曾经就被征召做过并州牧,前任并州牧的时候,郭伋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扫除流寇,平定许多冤狱大案,是以百姓一直感念郭伋的恩义。
当地听闻郭伋又到并州,那真是打心眼里欢喜,郭伋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夹道欢迎。郭伋心里也是颇感欣慰,常想:「做官能做到这份上,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也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场!」于是,更加尽心警惕自己,常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来激励自己。于是所过地方,常常问民疾苦,向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有才学的年轻人询问治邦方略,并设「几杖之礼」早晚不息。
中秋八月,秋高气爽,按例又当行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郭伋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故地重游,心里感慨万千,眺望辽阔的西河大地,曾经在这里辛勤工作过的往事又浮上心头,那脉脉有情流淌着的小河,小河两岸淳朴善良的百姓……想着这些,不禁挥动手中的马鞭,骏马便飞驰起来。
一行人行至县城郊外,突然远远望见有几百个小孩骑着竹马,嬉戏而来,及至近旁,小孩列队相迎,稽首跪拜。郭伋下马还礼问道:「小朋友,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你们从哪里来?在这里干什么呀?」有一稍年长的小孩回答道:「我们听说郭爷爷今日来美稷,都很欢喜,特来此恭候!」近旁的一小孩好似鼓了鼓勇气说:「您真是郭爷爷吗?我们大伙听过您的好多故事,说您是个大好人!」郭伋心下感叹不已,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充满了温情和慈爱。于是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伋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至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没过多久,又将外出公干,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郭伋就对孩童说道:「大家早点回家吧!我很快还会回来的。」为首的小孩问:「郭爷爷,您哪一天回来呀?我们还要来接您!」郭伋内心感动,便询问身边的师爷,师爷算了算行程和办事所需要的时间,便告诉孩童回来应该是几天以后。于是郭伋与众孩童约定了那一天在郊外相会,不见不散。
不曾想很快便将事情办完,归来时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一天,郭伋惦记着与小孩的约定,便决定与随行人员暂不入城,在郊外寻得一个山野小亭,歇息起来。那时正值深秋,昼夜温差较大,山林之中霜寒露重,郭伋便叫随从捡拾柴火取暖御寒,围坐着生起的篝火,随从师爷显得有些不解地问:「老爷,天气寒冷,还是早点回去吧,万一感染风寒可就得不偿失了!」郭伋郑重地告诫到:「君子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怎可言而无信!」
旭日又冉冉升起,阳光斜照着绚烂的美稷城郊,一群孩童早早骑着竹马在那里嬉戏,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他们敬爱的郭爷爷。一小孩举手遮了遮眼睛上方的阳光,向远处眺望。正在这时,远处官道上已隐隐尘土飞扬,马蹄声渐渐清晰,郭伋与随从骑着骏马已风驰而至,数百孩童不禁为之欢声鼓舞。
后来,郭伋以太守之尊,守信于孩童,夜宿山野小亭的事,传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十分钦佩他的德行,称赞他为「信之至矣」。也有人评说,郭伋能于小事上这样守信,那他布施大信于天下也就可以知道了,所以才能成就伟大的功业,可令盗贼土匪纷纷自首,可使百姓爱戴称颂。
晚年,郭伋老病,荣归故里,光武帝赐封为太中大夫,并赏赐了很多田宅钱粮,然而郭伋也都分赠给了宗亲族人。郭伋享年八十六岁,光武帝亲自悼唁,赐给了他墓地。其守信的故事也世代流传。
大方广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