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 妻 孝 媳 幸 福 源

贤哉我妻吴聚华,左邻右舍人人夸。

公婆膝前行孝顺,责己惠人睦众邻。

遵行百善孝为先,贤孝美名溢坊间。

华发染鬓妻亦老,难抵众口催动笔。

弘扬孝道遂众意,勉力抛砖为引玉。

其一 

众口难调日三餐 为适众口费盘算

众口难调她能调 日复一日不嫌烦

家父九十五岁了,是位老红军,在长期的战争年代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胃病、气管炎并因战伤致残,近又罹患心、脑血管病和脑萎缩。因牙口不好,吃饭喜欢烂一点,软一点的。家母九十一岁,牙齿尚健,就是吃面条,也是喜欢吃有筋力的。家父偏爱酸,家母偏爱辣。家父偏爱馄饨,家母偏爱水饺。家父爱吃面条,家母爱吃面片。为了适应父母各自的饮食爱好,她就分开做饭。有一回,午饭已经做好了,家父不知道家里包的馄饨已吃完了,馅也用完了,说还想吃馄饨。她一听,端着碗就出去了。一家人不知道咋回事,都等着她回来吃饭,等了好大一会儿,只见她又端着个空碗回来了。她安排大家先吃饭,又叫家父再等一会儿,她要骑自行车去买馄饨。家父一听,就说:「咳,啥饭都一样,我只是说说,又不是非吃馄饨不行。」妻说:「您辛苦了一辈子,以前咱条件不好时也没办法,现在条件好了,想吃啥您就说,最好提前说一声,我好做准备,也怪我做饭时忘了问您了,我再上街瞅瞅去。」我知道她的脾气,抢过车子就出门了。她撵出去嘱咐道:「没有熟的,生的也行,只有馅也行。」

其二 

双亲高龄心智减 方便之事不方便

擦洗屎尿不嫌脏 不怕隆冬三九寒

家父患有心、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病症,时而清楚时而糊涂,糊涂的时候大、小便失禁。碰上我和儿子不在家时,她不顾自己身小力薄,不嫌脏臭,随时给家父脱换脏衣服,用毛巾沾热水擦洗被粪便染脏的皮肤,累的满头大汗也没有一句怨言。每次我回来知道后,心疼地埋怨她:「就你这身架,咋干得了这活,你咋不打电话给我呢?」她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回来一趟最快也得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就干晾着?再者说,请假耽误了工作咋办?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事儿不会就一、两遭,你还能总请假?」

家中两个卧室之间隔着客厅,为便于父母夜间有事喊醒我们,我在二老的卧室里挂了面小铜锣,嘱咐他们夜里有事就敲锣。一年腊月凌晨一点多,朦胧中听见父母的卧室里铜锣响,我俩赶紧披衣起床来到父母的卧室。进屋就闻到臭气扑鼻,家父坐在床上披着被子手足无措,原来是家父熟睡中不知何时把大便解在了被窝里。醒来觉得不对劲,被窝里到处是黏糊糊,一摸一闻,又黏又臭,才知道是把大便解床上了。我刚要掀开被子看看,她伸手拦着说:「别动,咱先把炉子弄来。」当我把炉子搬来时,她已经抱了一条被子来,她让我弄来热水和毛巾,她又抱来了褥子和褥单。一切准备就绪后,她让我把手烤暖和,扶着家父连褥子带被子慢慢挪到床头,这边擦洗,那边换铺盖,这边洗净擦干了,那边铺盖也换好了。直到忙活完了,家父安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后,她才把窗户打开,通风换气。家父不好意思地说:「聚华呀,老没材料啦。别笑话啊。」她却说:「这算啥呀,谁老了也没年轻时利索,您比别的老汉儿强多啦。」

其三 

公婆喜动不喜静 隔三差五游县城 

游罢城东游城西 推车不觉汗湿衣

县里刚建起了橡胶坝,文化广场有文艺活动,她都推着家父去看,回来走到漫水桥上坡时,推着很吃力,出了一头汗。一位好心人一边帮着推车,一边感叹说:「古往今来都一样,论孝顺,闺女就是比儿子强。看您闺女身小力薄的,自己都有白头发了,还推着你满街转着玩,你这老汉可真有福啊。」恰巧旁边有一个老汉是熟人,接口说道:「你不知道,这老汉儿是个老红军,有功之臣啊,推车的是他儿媳妇,可是出名的孝顺媳妇,难得啊。」帮忙的人很惊讶,连声说:「你就是老红军的儿媳妇?早就听说了,就是没见过,真难得。」

其四 

嫁汉不挑富与贫 能孝父母结同心

勤俭持家无私藏 披星戴月不畏难

1980年我们结婚时,全家刚搬进县城不久。家里底子薄,人来客往的一多,经济就比较紧张。当时是家父管着全家的经济收支。当她看到家父经常为全家的日常生计发愁时,就悄悄地把陪嫁的衣服,除了留两身换洗,其余的都卖了,换了四、五十元钱,日常的小项开支就不用向家父要钱了,并且想方设法把粗粮细做。可是,这也支撑不了多久。后来,她就联系了一个单位去做临时工,每日工资两元。当时,她已有六个月的身孕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了全家的早饭,简单吃点就急急忙忙赶去上班,中午一下班,就又急急忙忙的赶回家做午饭,吃了饭,洗涮完毕,就又到了上班的时间了。晚上下班回来时间宽余些,吃过晚饭,伺候父母休息后,例行的洗洗涮涮、洒洒扫扫、擦擦抹抹、缝缝补补,往往要忙到深夜。日复一日,我父母心疼她,劝她歇两天,她毫不在意地笑笑说:「不碍事,不累。」随着预产期的临近,父母不得已请我岳母来劝她,她才辞了工。才歇了两天就生了。还在月子里时,她就寻思着,小孩子缠手,短时间内是不能出门找活干了。咋办呢?她就让我把家里的过道间改造成蘑菇大棚,买来一袋袋的棉籽壳种蘑菇。为了能让老人衣食无忧,颐养天年,她起早摸黑地干活,从没顾惜过自己。

其五

闺中涉医虽不深 日常积累贵留心

常向医护求学问 深信艺多好侍亲

10年前,家母不慎摔断胯骨。为寻方问药,百十里的路,她跑了好几趟;为配接骨丹,惊蛰刚过,她就跑几十里路到山涧里找药材。「我想着这辈子下不了床了,可如今我90多岁了,上下楼也不用拄拐棍。多亏了俺媳妇!」家母见人就夸。

多年来,由于历经长征和长期的行军,家父的两只脚积攒了共十五个鸡眼。每天只要一穿上鞋,钻心的疼痛随时随地都会袭击家父,真是苦不堪言。一九七六年农闲时曾去邻县求修脚师修治鸡眼。历时一周,治愈回家。然而,十天后,十五个鸡眼齐齐整整,原边旧界不错毫分又复发了。一九七八年慕名去北京,修脚师将鸡眼先割后剜,上药包扎。只见鲜血洇透敷料,家父痛得双脚不敢沾地。一周后复查,只见双脚剜痕处皮嫩肉红。修脚师夸口道:「我从出师到如今四十多年,剜的鸡眼没有一石也有八斗,没我治不好的。」家兄把父亲接到部队驻地挽留道:「来趟北京不容易,脚也治好了,就在这儿多玩几天吧。」然而,十天刚过,剜痕处由凹而平,由平而凸,照簿点卯,一个不少。家父诧异不解,又找修脚师详询原因,答曰:「你这鸡眼是长老了,已经吸附在骨头上了,神仙也治不好。」家父带着失望回了家。

我们刚订婚不久,她就发现家父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我是咋回事,我说:「咱爸脚上有在长期行军中落下的、连医生也束手无策的鸡眼,几十年来可把咱爸折磨苦了。」我们结婚后,也不知道她是咋想的,一有空闲她就督促家父洗脚,每次还要添三、四次热水。家父脾气急,不但干活麻利,洗脚也一样,三分钟就要结束战斗。可是,她却能够一次又一次的把家父的脚摁进热水盆里,直等到把家父脚上的老茧泡软了,再用手指甲把家父脚上的鸡眼一个一个的刮除老皮清整一遍。家父既不耐烦又无奈的说:「就这臭脚,我看你还能把它洗出花儿来。」不料想,花儿虽没洗出来,却洗出了希望。六年后的一天,不知为啥想起来查一查鸡眼,结果少了三个。这使家父有了信心,全家人也都由观望变为积极行动起来,给家父洗脚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休闲节目,当然,还数妻做的更多一些。现在,家父仅存两个鸡眼。我们预计在五年内拿掉它。

随着父母年事渐高,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为了护理好父母的身体,她不仅经常向医生和护士求教,还买来家庭护理手册,学习量体温、量血压、测脉搏、饮食禁忌等常识。像鸡蛋吃多了增加胆固醇、姜茶治痢、糖茶和胃、葱姜热汤治感冒等。家人戏称她为「吴医生」,邻里赠雅号「一级护理员」。

尾声

四世同堂大家庭 

贤孝家风代代传

2005年,儿媳过门之后,新一轮磨合期开始了。人们常说,婆媳关系难处。邻居们也对她说:「娶媳妇是个大喜事,可也真是给你出了个难题,你这是上有公婆管着,下有媳妇看着,这台戏就看你咋唱了。」她说:「人心换人心,五两换半斤,唱的好不如做的好。咱只要把媳妇当闺女看,没有不好相处的。」话说得豁达,其实她也很担心,毕竟没养过女儿,而现在的女孩儿在家都是心肝宝贝,娇生惯养的小姐脾气也真费揣摩,要是有个言差语错的,真不知该怎么办。

可是,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她心中的疑虑也烟消云散了。儿媳是中学语文教师,温柔敦厚,知书达理,结婚第二天就备好香甜糯软的点心孝敬爷爷奶奶。因儿媳在乡下上班,离家比较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来,都会给长辈带好吃的。在家时间短,她就抢着干活儿,洗衣服、刷碗,帮忙照顾爷爷奶奶,一点儿不嫌弃老人。妻子说:「这孩子的家教好,门风好。」

现在邻居们说:「聚华只要一提起儿媳妇就眉开眼笑的。」她们赞叹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找个媳妇像婆婆。」母亲说:「这是聚华的路领得好啊。」妻却说:「说到根上,还是妈领的路好。妈就是个好媳妇。以前奶奶有五更起夜的病,妈天天早上端屎盆,从来没嫌脏。后来奶奶瘫痪在床好多年,都是妈伺候的,奶奶想出门晒太阳,妈在地上铺几个垫子,帮奶奶慢慢挪出去。宇都给我说过哩。」

现在,我们这个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成员,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妻子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上有九十多岁的公婆需要照顾,下有才十个月的小孙子需要照管,还要独自料理一日三餐。我们想想都发愁,但她依然笑呵呵的耐心照料着家中的一切。

我这辈子没什么本事,只知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地孝敬父母,居然家中就有这么好的贤妻孝媳!这样的家风要代代传递,子子孙孙都能和和美美。

感谢朱先生提供此文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推荐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