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声><会意>字

金文薄:吴大澄氏以为「迫也;伐、迫而伐之也,从干、尃声,经典通用薄;虢季子白盘『伐严允。』」

小篆薄:从艸、溥声,本义作「草丛生为薄」解,(见广雅)乃众草丛生之称,故从艸。又以溥有敷布一义,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礼祭义「溥之而横乎四海」即其例,薄为众草敷布地面,故从溥声。按《说文解字》许箸谓「薄林薄也」;徐锴氏谓「木曰林,草曰薄」,是薄即草丛之称,广雅所释正合,并引参证。

其义有:

1. 草丛曰薄。例如《淮南·原道》「隐于榛薄之中」。

2. 帘曰薄。例如《礼记·曲礼》「『帷薄之外不趋』注:『帷,幔也。薄,帘也。』」。

3. 不厚之称。例如《汉书·董仲舒传》「愍世俗之靡薄」。

4. 姓,春秋时宋大夫食邑于薄,以邑为氏;一说卫贤人薄疑之后;汉高帝时有薄姬,生文帝。又薄姑氏,商之诸侯,后省改为薄氏;徼外,北羌,并有薄氏。

5. 动词,损,减损。例如《礼记·月令》「薄滋味」。

6. 鄙,鄙视。例如《史记·吴起列传》「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

7. 轻,减轻。例如《左传·成十八年》「薄赋敛」。

8. 近,接近。例如《左传·僖廿四年》「薄而观之」。

9. 迫,逼迫。例如《易经·说卦》「雷风相薄」。

10. 附,着。例如《屈原·九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11. 嫌。例如《汉书·张安世传》「薄朕忘故,非所愿也。『注:薄,犹嫌也。』」

12. 形容词,浅,不长。例如《谷粱·僖十七年》「德薄者流卑。」

13. 不厚的。例如《诗经·小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4. 小的,微末的。例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

15. 粗劣的。例如《梁书·武帝纪》「菲食薄衣,请自联始。」

16. 刻薄的。例如《孟子·尽心》「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敦,薄夫宽,懦夫有立志。」

17. 清淡的。例如《飞燕外传》「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

18. 浅陋的。例如《后汉书·杨秉传》「又以薄学,充在讲劝。」

19. 稀薄的。例如何逊《入西塞诗》「薄云严际出,初月波中上。」

20. 浅,轻,不重,表性态的。例如《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候也。」

薄,有不厚之意。生活中,厚有厚的好处,薄有薄的滋味,运用得宜,则人生无论处在浅薄厚深之中,皆得自在。

生命的舞台,多彩多姿,有顺逆、淡泊、浓郁,但心中都得紧握一个「度」字,何时应薄,何时为厚,何时中庸,何时随缘,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与艺术,我们且来看看:

饮食有浓淡,浓时入口佳但易腻,蔬菜五谷虽清淡,但健康营养能久食不厌,这,便是淡薄饮食的益处。

饮食淡薄,其它欲望也需薄,《礼记》有曰「欲不可纵」。因为欲望永无止境,当我们一味追求欲望满足,极易漠视人伦道德,忽略应尽本分,稍有不慎则会越陷越深,堕入深渊。因此,欲求也需薄。谚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多欲多苦恼,少欲知足,则身心轻安。

欲望需薄,学识却不能浅薄。古人示学者应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所学若不能真实深入义理,变化气质,亦将流于浮华,故厚积才能薄发。因此,为学者不仅要立下远大志向,利国利民,更应努力向学,史上的「囊莹映雪」,「悬梁刺骨」都是勤学不倦,终成大器的典范。

学识不薄,人情同样也不可薄,「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对于他人恩德我们应常记于心,以思日后回报,如此情义日厚。决不可做薄情寡义之人,背恩负义。尤其是夫妻之间,更应相亲相爱,彼此尊重,上以孝养父母,下思教养子孙,若见异思迁,抛家弃子,则为人所不耻。

财用丰足,是人所期望,然而「厚积不如薄取」。倘若对物品能善加爱护,物尽其用,则日用无需多求。薄取省用,不但能享用长久,省心省力,同时也是养廉之道。

常说礼尚往来,如能「厚施薄望」、「厚往薄来」,则朋友愈交愈广,《中庸》有云:「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也是此意。

宽容仁爱,是君子之仁风,对人如春风般温暖,薄责他过,自然远离他人的怨恨敌对,故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而为人处事能时时「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也可免去许多过失。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不可刻薄,否则于无形中,容易伤害他人,造成怨恨而不知,故「出言要顺人心」,才能保以一团和气。

为人若尖酸刻薄,易让人望而生畏,恐避之不及,同时,也会折损自己福寿。谚云:「刻薄成家,理无久享。」故有「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之说,须知「唯有大德享百福」,因此,存心切不可刻薄。

「命薄福浅,树大根深。」命薄正因福分浅,若生活中不知惜福、造福,只是享受现成,又或遇逆境便怨声载道,恐怕福分更薄。若能改往修来,行善积德,自然千祥骈集,如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诲勉子弟,从认识自己过失开始,痛改前非,日日积善,最终改造命运,转无福为有福。

除此之外,言行举止亦不可轻薄,性情稳重,言词有礼,方可得到他人的敬重。

如此看来,薄需对己,厚宜对人;薄在物用,厚在人情。这样,无论处厚与薄皆可积累百福,得无穷利益,从而,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