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忆介子推
介子推与母亲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然而,若要完整地了解清明节,不得不提「寒食」的缘起,唯有明白了寒食背后那段感人的故事,我们才会更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更爱敬先祖的深恩厚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离开人世。
介子推淡泊名利至极,以致以死来拒绝涉入名利场,完全出乎晋文公意料之外。他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悔恨自己的行为。准备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竟然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感慨万分,将血书藏入袖中,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然后晋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竟然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不禁悲从中来。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后来,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离世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借此春回大地,万物蓬勃的清明时节,我们把视线拉回遥远的古代,通过这个寒食节的故事,我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龙去脉,更了解到了清明节背后竟涵藏着这么深的意义。原来清明节不单单是为了祭祀先人,更是提醒我们在祭奠之际,要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不愧对天地良知的清明心啊,做一个清清明明的人。愿我们不负先祖的殷切期望——此心常清明。
清明节 清明心
——忆介子推
春回大地 又见清明
念祖厚德 遥想春秋
古老而真实的故事
伫立在历史哽咽的低吟里
凝结成一道清明的风景
穿过历史厚重的时光
您悲壮的魂魄 愤世嫉俗的风骨
傲立寒月之下 洞彻世态炎凉
纵然世事无常 纵然人心苍茫
凛然的正气 卓尔不群的傲骨
依旧被您刚毅的情怀
注释成一首撼动千古的诗行
成为每年春天最感人的提醒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无需华丽的辞藻
无需拐弯抹角
心清明 政清明
不负旧臣良苦心
这是千古绝唱 这是一腔赤诚
不为利禄功名而护君
岂非最忠贞地爱国
感天动地的烈烈气节
终于托起一代贤明的君王
于是 这个不朽的传说
穿越历史的尘嚣 成为荡涤心尘的清流
成为清明最深刻的祭奠
遥想春秋事 子推尽丹心
以死谏君王 愿君常自省
悠悠英魂逝 醒世铿锵音
寒食对冷月 此心常清明
谨以此作祭奠介子推先生以及所有为国捐躯之英魂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