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话题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内心感觉受益匪浅。

【原文】子贡问时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白话解】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

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很长时间也不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一年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读后感】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哎呀,我以前好傻。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那么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推而广之,对任何人任何事,当我们要发脾气时,或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既然「三季人」可怜的连四季都不知道存在,那还有什么要与之计较的呢?

转念一想,我这样的念头是对的吗?在这个念头里,是否有傲慢的成分呢?把别人当作「三季人」其实是鄙视他人见识不如我。这样的态度,必定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所以,我们应当调整的态度为:与人相处,无论说什么,先要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得再多也没有用。庄子云:「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亦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识人,最好能像孔子那样,一眼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境界水平,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性,才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和感情。

这样的应对,是智慧的表现,而非出于傲慢与偏见。

因此,我们要承认「三季人」的存在,不用理想化的态度看待社会人生。自然界有高山也有土丘,有大海也有小溪,人也是如此,虽人人平等,然各自根性不同,这才是社会的常态。不要以一己之心强加于人,也不要轻视任何人的存在。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试着去理解人、尊重人、宽容人,与一切众生平等相处。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也许我们更多的思考点,应该着眼于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三季人」。

确实,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三季人」。我们永远只能凭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来感知和判断宇宙人生的一切,从而形成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来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是非善恶美丑的论定,并且一直以为那是对的。

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宇宙之外的宇宙,人生之外的人生。就连冰山一角也令我们大费周章地揣测,又怎能说自己了解全部的冰山呢?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间,有比较完整系统的一套知识与道理,其实其中的对错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到了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因此,不管学问多高,经历多丰富,都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处世,不可偏执一己之见,更不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匡正别人,证明自己的权威。要知道,境界修养无止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真的只是个「三季人」。

认识到此,便是我们迈向无限深广深远深邃智慧的第一步。

附:【地理常识】

地球上的三季: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就是分旱雨两季,雨季为6-9月,旱季为10-次年5月。而印度半岛北部距海洋相对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较强,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挡,春季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活动影响极小,气温一直回升。所以每年3月至5月份,北部内陆升温快,升温幅度大,这个时候的最高气温甚至可达45摄氏度。这样就出现一个特有的热季,因此就该地区就出现一年三季的情况。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