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遇
——母亲的落寞
独自一人倚在公园亭椅上,正悠闲地观赏着满园浓郁的花香翠竹。
这时,走进来两个妇人,一边说着话。一人头发已多斑白,衬衫外套了一件时髦的黑色外褂,一人脸上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提个菜篮,都五十多岁的样子。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近旁边的亭椅,弯腰伸手拍了拍上面的尘土,扭头跟我打了声招呼。
「小伙子,打扰你雅兴啰!」
「别客气!老人家,随便坐吧。」
看着他们坐下,接着又聊开了。
「日子难捱啊!」
「是,一个月换一条狗也没用,没用!」
「成天看电视看得都累,没意思!」
「家里说话的人也没有!」
「请个保姆吧,划不来,也不想。」
「在外边走走,看有人,我就想跟他打诨!」
「我也是!」
我不禁有些奇怪,这两老找一个人说说话,解解闷,似乎也是她们生活中的奢求!她们的丈夫呢?她们的儿女呢?也许她们是孤寡老人吧?晚景才如此落寞。于是,我忍不住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小孩呢?」
「有个女儿,在国外,难得回来!」
「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去的早,偌大的房子空着,空得心慌啊!」另一妇人有些痛心地说。
「怎么不跟孩子一起住?」
「怕给他们添麻烦!再说他们整天在外面忙的,回家也搭不上腔。」
「那是,在这地习惯了,还跑啥?」
「就是!」
……
几句对话,解开了我心里的疑惑。突然之间,我似乎感受到她们人生的无奈和凄凉。
我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个问题: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就眼前的老人来说,衣食无忧,在京城还有偌大的房子没人住,却是多少人正日夜奔波追求的;她们有儿女在国外,也许早已经是功成名就,这也不正是多少父母期盼的吗?然而她们却并没有因此而幸福,而是陷入在无尽的孤独和苦闷之中。
想到老人晚景的凄苦,想起「养儿防老」的古训,遥想起我国古代「四世同堂」的生活画面,儿女孝顺伴左右,儿孙承欢在膝下,所谓「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温馨在其中,至乐在其中。而从妇人的话中,她们为了摆脱孤独苦闷,却要用养狗来代替,这中间有多少无奈呀,这何异于天渊之别,如何不让人喟然长叹!
可怜天下父母心,换来的却是晚景的孤独凄苦。即使如此,也依然为孩子着想,生怕给他们添一点麻烦。以前村里有人在城里发达了,就接了老人去城里住,多至三五月,老人便又跑回了家,宁愿住瓦房,自家种点小菜过生活。人们开始不理解,在县城里衣食无忧,安享富贵,清闲自在啊!后来才听他们道出心中的委屈:「儿女出去工作了,孙子出去读书了,一个人在家心里就憋得慌,日子着实难打发;儿女的房间又拖得干干净净,进出还要脱鞋,上个厕所又冲水又是洗刷,在农村随便惯了,有一点点做不好,难免就给儿女添麻烦。虽然想念儿女,但还是在老家住着舒坦,邻里乡亲都相熟,也好有人说说话。」听完这段心灵的告白,真也令人心酸。
也曾听闻许多富裕家庭将老人送往养老院,自以为孝养双亲,可以让其安享晚年,却不料老人自杀事件多有发生。可见,衣食的奉养在父母来说是次要的,能让他们不孤独不寂寞,使其欢心才是真正的孝顺。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日的儿女就是明日的父母,今天的青春欢笑谁都不希望成为明天的暮年孤独。祖先这句话,不正是为子孙获得圆满人生而说的吗?有人说西方人的老年是人生的坟墓,当我们向西方学习,却抛弃了传统文化的教诲、老祖宗的关照,人生晚景就在都市中变得如此凄苦落寞了。
看着两人起身,又消失在竹林的拐弯处,却也有无尽的惆怅。时光容易将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母亲容颜为谁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可知道,母亲正盼望儿女早日归来,正苦苦等待着温情的关爱。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