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

 

伯牙鼓琴图

元 王振鹏

卷 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事见《吕氏春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听者为钟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图中人物神情生动,笔法流利劲健。白描与渲染皴擦相结合,画法简洁而富于变化。左下署「王振朋」名款。钤「赐孤云处士章」。另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棠村」等收藏印多方。后纸有元冯子振、赵岩、张原湜等人题记。曾经元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图以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而引为知音的故事为题,表现了钟子期正凝神细品琴音时的情景。作者通过生动的画笔、准确的造型,刻画了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听琴者的入神,都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此图用笔细劲轻利,笔法严谨,造形准确,起伏偃仰,穿插隐现,都做到脉络清晰,线条圆转流畅。大石用淡墨轻擦,轻淡秀润,与人物互为映衬,赋予人物高雅秀润之气。全卷有浓厚的超脱尘世的情感色彩和将现实隐逸化、理想化的追求倾向。

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因画艺受知于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赐号孤云处士。官至漕运千户;曾入秘书监,遍观古今图书,临摹古人名迹。用笔细劲,气势飞动,不为法拘。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金明池龙舟竞渡图》等。

 

*-*-*-*-*-*-*-*-*-*-*-*-*-*-*-*-*-*


古琴曲:《忆故人》赏析
 

  古琴曲《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曲谱最早载于清咸丰年间流传于蜀地的《荻灰馆琴谱》。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将其带到江浙,后被「今虞琴社」的《今虞琴刊》刊出,遂行于世。据原谱解题,此曲「传为蔡中郎(东汉蔡邕)作」。曲调委婉深情,表现了空山月下徘徊沉吟,思念故人之情。

全曲共六段。开头和结尾都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和跌宕灵巧的散板。中间主体部分是对同一旋律的变奏,变化微妙而又相互有机统一。

第一段以清亮飘逸的泛音开头,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宁静的气氛,泛音停止后,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

第二段,音乐开始上板。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

第三、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区,并由单音旋律转而采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衬托。在旋律层层推进后,又连续下行,表现了思绪翻滚,心潮起落,使思念故人之情达到高潮。二、三、四段都以固定终止型结束,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之感。

第五段再现第二段曲调,情绪渐趋平静。

第六段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部分激动的泛音曲调,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澜,有欲伏先扬之妙。

据琴谱琴文记载,该曲的意境为:为思念故人,别殊难会;而思慕于心,时无不想言,而我有好怀,或感时,或怀古,或伤今,而无所发越,非知心者,何以与焉?故思我友人,而欲为之诉,莫可得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一首《送别》可为此曲作一注脚。又见青草返青,却是人去山空,思念故人之情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人生有欢聚,就难免别离。惟当珍惜相聚的时光,纵使天各一方,也依然有美好的回忆在心底珍藏。聚散随缘,与其独自惆怅,不如抛却伤怀,于此婉转悠远的琴音中,彼此珍重,互相祝福。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返回>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