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吟

 

松下闲吟图

  宋 马远

绢本 淡设色 纵 24.5厘米 横 2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中绘一高士倚栏而坐,凝神远眺,神情悠然;远处正有一只仙鹤迎面飞来;松崖旁有一书童侍立于石几前,石几之上纸砚铺陈;近处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画面气象清旷,意境悠远。画面左下角题有「臣马远」款。

马家世代以绘画为业。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兄弟都先后在画院任职。马远为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他继承家学而超越先辈,传承并发扬了李唐的山水画风。此图绘制在团扇形的特殊形制之中,虽是边角构图,却无局促之感。图中山石的画法师法李唐的斧劈皴,用笔劲挺,但较李唐的笔势显得凝练而温和。画家以简劲的笔法勾出山石轮廓,大刀阔斧地劈出纹路,淡墨稍事晕染,以突出山石的立体感和石体的坚硬。马远擅长画树,枝干挺硬,多在枝梢处见精神,所以有「拖枝马远」之誉。图中所绘松树形态多姿,树干弯曲有势,最前面的一棵树呈「s」形,以鳞皴皴出树皮的肌理,富有律动感和生命力,也体现了松树坚贞不屈的性格。枝干偃仰揖让,向背有情。松针呈圆形,重墨勾出轮廓后,又以淡墨复勾,团团簇簇,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右侧的竹子以「个字法」、「分字法」写出,用笔劲健,疏疏落落。人物衣纹用笔简练,神完气足。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出马远的画风已与李唐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马远的作品,无不给人以身临其境、如入千岩万壑的感受。正是由于马远心师造化,得烟云供养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才创作出《松下闲吟图》这样用笔凝练、笔简意足、境界清幽、富有诗意的佳作。马远的山水画开创了一代新风,为南宋山水画树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

古琴曲:《静观吟》赏析

 古琴曲《静观吟》,又名《静观音》,唐沂公李勉所作。此曲以静观为题,写静中雅趣,取「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感慨世事纷扰,世人多以动观,而未尝以静观。故心为物转者,则生诸多牵绊,为物所累,不得休息。唯静观,心境澄清,不为物转,则心无所累,外诱不扰。《心经》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之自在与缠缚,天壤之别,而择之亦在此心。自心澹泊宁静,洒脱自在,「而能浮云富贵,草芥功名。而鱼跃鸢飞之景象,吟风弄月之襟怀,自然归于造化。区区世味,何足以撄其方寸哉。」(《醒心琴谱》中《静观吟》之题解)

该曲初见于《五音琴谱》,后收于《琴书大全》(作静观音)、《杨抡太古遗音》、《松弦馆》、《古音正宗》、《徽言秘旨》、《义轩琴经》、《愧庵琴谱》、《琴苑心传》、《大还阁》、《澄鉴堂》、《蓼怀堂》、《五知斋》、《春草堂》、《蕉庵琴谱》、《天闻阁》、《醒心琴谱》等三十余部琴书谱集中。

此曲共分三段。《诚一堂琴谱》中认为:「曲短趣长,音疏韵足。」乐曲短小,音节恬静,澹逸自然,表现了「静观自得」的意境。

静观,即一种自心状态。静是静心,是摒除一切杂念,回归心灵的清净明澈。观即观照,是超然的、不带有任何偏见地观看。所谓静观,就是以清静、平和、安详的状态来面对生活。

古人云:静水照大千。一片池塘,平静时哪怕天空掠过的一缕云都能清晰映照,起波时,即便岸边的大树也难以看出影子。心像水一样清澈平静时,很多事情才能了了分明。躁动不安的内心,如同波涛汹涌的水面,而澄静的内心,是涌发智慧的源泉。静观的起点在于让心灵放空,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纷扰芜杂的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唯有在无欲无求无所作为的「静观」中,才能开启被遮蔽已久的生命本真状态,观照到彻底解放自由的真实世界,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宋人程颢的诗句可为此曲作一注脚。「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只觉得万般愁苦。」

纵使我们尚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也不妨适当的放慢心灵的步伐,在忙碌一天之后,给自己一个疏解的时空,或读一卷经典,或写一页描红,又或听一支古曲……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不去思考,不去比较,和事务暂时绝缘,只是静心观照,静观万物在静默里吐露光辉,漫漫契入人生旅途上「静观万物皆自得」的大享受。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返回>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