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局部六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长卷 纸本 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富春山居图》赏析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乃元朝画家「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力作。全图为浅绛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约640厘米,取材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为背景,将两岸层峦叠嶂,草木华滋,岚光云影的美景,尽收其中。可谓「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数十处峰峦,各具情致,树木雄秀苍莽,变化丰富。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远近虚实,疏密有致。实乃布景得天真,情景相融,如入物我两忘,云水无心的妙境,令人目不暇接。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然中年波折,颇受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大器晚成,时近八旬,完成了这幅堪称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笔意简远,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深得董巨(董源、巨然)笔意,披麻皴温润秀朗,兼之干笔皴擦,用笔凝练,心画合一,犹如将其一生的经历融进了绘画之中,加之晚年安贫乐道,落笔安详,对笔墨运用有其独到的理解。首创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的「浅绛法」,对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画卷《富春山居图》自问世以来,经历了颇为坎坷的人间旅程,几经易主,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清两代时期,曾为许多画家辗转收藏,后来到了一位吴姓收藏家手里。因爱画心切,收藏家临死时,嘱咐家人将《富春山居图》等书画作为他的殉葬品,一同焚化,幸亏他的侄儿不忍这幅名画化为灰烬,及时从火中救出此画,才得以保存下来。但画的开头和中间部分已被烧毁,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成为前后两段,以后三百多年中这幅画就分两段在人间流传着。前段称为《剩山图》,几经周折,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为《无用师卷》,解放前夕运往台湾。

如今辗转人间六百余年的《富春山居图》,仍旧在那古旧微黄的纸本里,静静地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信珍视传承先人的文化遗产,才是我们对先人最恭敬和最感恩的报答。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