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吟语 】

 

【原文】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译文】

收敛一个欲念,就会带来众多善行;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恶就会趁虚而入。

 

【原文】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译文】

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

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原文】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

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干干,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

即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工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天不可以为子。

【译文】

人心里高兴,情绪就畅快,食欲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于伤身,血气能通和而不会抑郁,身体健康而不会生病,怎么会不长寿呢?

所以孝子对于双亲要时刻加以注意,怕有丝毫不快之事烦扰父母。自己不触犯双亲,又预防外界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及变动之时、逆顺之境,都应令双亲欢喜为第一。使父母欢喜,是侍奉他们的第一秘诀。

即使父母有些过失,也应该在“悦”字上下功夫,在令他们欢喜的前提下想办法。诚挚劝谏,不厌其烦,认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过而增加过失,脾气暴躁而使其恼怒,就会使之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可以说,不顺从双亲,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原文】

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译文】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

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原文】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苛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

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

指责自己过失的人,未必都是没有过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没有过失的人才能指责自己,那么恐怕一生也不会听到对自己的指责了。

应当感到别人指责自己是对自己有益的,哪有时间计较对方有没有过错呢!

 

【原文】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为善也要看那个人的情况如何,如果那个人可以相劝,则以善言相劝,相劝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尽数过失,不要发生口角,不要过于直率,不要讲得太深,不要啰嗦唠叨。如果违反上述六条,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劝人为善的方法。

对方不接受你的劝告,说明自己也有过错,这样又怎能责劝别人呢?

 

【原文】

处毁誉要有识有量。今之学者,尽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是识不定;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恶在我,毁誉于我无分毫相干。

【译文】

对待诋毁和赞誉,应有自己的见识和度量。

今天的学者,有的是向上的,见到世上的荣誉就趋附,见到世上的诋毁就躲避,这是因为没有坚定的见识;听到他人赞誉就高兴,听到他人诋毁就愤怒,这是因为度量太小。

其实真正的仁善与邪恶全在自己,他人的诋毁赞誉与自己毫不相干。

 

【原文】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译文】

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

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

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

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