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译文】 
            作臣子的道理,应当是直言无隐,陈述正当的观点,决不苟且地逢迎和顺从上级的意图。
  
              
            【原文】 
            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资治通鉴·魏纪》) 
            【译文】 
            参预办事的人,应集中大家的智慧,扩大为国家尽心效益。
  
              
            【原文】 
            当官力争,不为面从。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 
            面对上司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而不要当面唯唯诺诺。
  
              
            【原文】 
            时未可而进,谓之躁,躁则事不审而上必疑;时可进而不进,谓之缓,缓则事不及而上必违。 
            (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译文】 
            时机尚未成熟就干,叫做急躁,急躁就事理不明,主上必然生疑心;时机已经成熟而不去干,叫做迟缓,迟缓就办不成事情,主上必然怨恨。意谓做事要适时而动,不急躁也不迟缓。
  
              
            【原文】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 
            仅凭工作时间长就可以取得富贵,做事时间久就可以得到官职,这样只能使廉耻变易纷乱,贤与不贤相互混淆。意谓提拔官员不能仅以时间长短来确定。 
              
              
            【原文】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 
            (《资治通鉴》卷一零三) 
            【译文】 
            求治得根本在于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于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于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原文】 
            上易知则下亲矣,上难知则下畏上矣。下亲上则安,下畏上则上畏。 
            (《荀子·正论》) 
            【译文】 
            当政者易于被人们了解,民众就会亲近他们;当政者难于被人们了解,那么民众就会惧怕他们。民众亲近当政者,当政者就安全;民众畏当政者,当政者就危险。
  
              
            【原文】 
            上下不相和,则上非下,下怨上矣。 
            (《吕氏春秋·慎小》) 
            【译文】 
            上下互相不了解,主上就会责怪臣下,臣下就会怨恨主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