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交流平台_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重要通告

  本平台专为莘莘学子、身心受创的人们做心灵深处的交流,以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挥去荆棘,驱散阴霾。诚愿我们互为心灯,灯灯辉映,共同走向光明灿烂的幸福大道!又鉴于本网人力资源有限,故凡与本平台无关的内容,请勿留言。若有此留言,本网将予以删除。敬请谅解!

分类浏览区:完整浏览

共113条留言:|1|2|3|4|5|6|7|8|9| 第1页/共15页 翻至第
主题:敬请留言申明 姓名: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 年龄:

[置顶贴]:     [常见问题解答]:
     请有问题请求答复的网友,先参看本网页以下[常见问题解答]及[学员答问]:http://www.dfg.cn/gb/chengjing/zxfw/index-xydw01.htm后,若还有另外问题的,请再留言或发到本网信箱,我们会酌情处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有关大方广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尊敬的网友:您好!
     由于本网事务较为繁忙,故恕无法为您提供地址和电话号码。让我们在网络上共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做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谢谢!
    
     关于请相关书籍和讲课光盘等学习资料
     尊敬的网友:您好!
     本网为公益性网站, 挂出所有内容可供大众免费下载学习之用,老师们的演讲亦有下载专区提供制作光盘或mp3,如您有朋友或网友对此比较熟稔,欢迎大家广为制作并互相修学。其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但本网并不做书籍和光盘等的流通,如您需要专门相关学习资料,敬请咨询目前各地热心人士。大家亦有相当多学习资料,质量也很好,敬请相互沟通交流。衷心祝愿大家都能早日学习到古圣先贤的教诲,人人心里都充满快乐和幸福。谢谢!
    
     关于资料更新:
     尊敬的网友:您好!
     为了方便大众更好更快地浏览本网,我们在首页做了些资料更新提醒。较早前的一些课程和内容现已摘下,敬请各位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内容惠听惠览。谢谢!
    
 
主题:为人处世 姓名:张硕[] 年龄:
    尊敬的各位老师:
     末学顶礼
     请问面皮薄,胆小怕事,如何对症下药

回复:
    -尊敬的张先生您好!
    因为工作人员调动,未能给您及时回复,请您谅解!
    非常感恩您的信任!关于您上述的留言,末学可以给您提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您要克服的是心理问题,在事情面前不要预设太多得失,您首要的是先建立自信心!
    方法一:
    您可以尝试着在生活或工作中给自己多创造一些在人前发言或演讲的机会,或许开始不会达到预期,但不要灰心,都是经验的积累!只要坚持总结经验,迎难而上的不断磨练自己,终会突破心理上的胆怯。
    杨淑芬老师的线上课程《杨老师伴你晨读经典》后面部分,会将学生请到台前诵读经典或讲故事等环节,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勇敢的展示自己,面对自己的不足,从而进步!
    (杨老师伴你晨读经典 七天免费试听课链接:
    https://pxsnt.xetlk.com/s/2sKvpw)
    方法二:
    您还可以通过尝试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信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总之,无论以上哪种形式,放下自我,建立信心,使自己内心强大是解决您目前问题的最好方式。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用。
    期望您能很快的勇敢起来!
    加油!
 
主题:这样做是否合适? 姓名:小林[] 年龄: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末学从事中小学教辅编辑工作,其中很多题目会使用别人的文章,进行挖空,然后让学生填空。这些题目编辑成册会出售给学生。但是一般不会写出题目采用文章的作者是谁。将心比心,从被采用文章的作者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末学自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才比较合适。所以想请老师指点。
    谢谢。

回复:
    -尊敬的林老师:
    
     您好!感恩您的信任!
    
     不敢当,我们这里只是一点浅见,供您参考。
    
     您留言中提到的问题,您的观点我们表示认同,每一个作者写作的文章,都是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日日夜夜的勤加润色所成,所以本着尊重作者的角度出发,这本身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您可以多了解一下著作权法,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先多深入理解一下,我们做这个行业其中有注意事项,然后可以从贵校的实际出发,跟贵校的领导找个合适的时候好好沟通一下,向领导陈述一下写明原教材作者的必要性,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的初发心都是为了下一代会更好,愿我们能一起为此努力,将这个事业做得更加完善。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相当重要的阶段,您们的工作相当关键,每一个精心编辑的教材,都将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正是其中的一句话的增添,将会影响孩子未来人生的志愿,祖国的未来也会因为这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动作而增色不少。在此向您们致敬。
 
主题: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清 姓名:朱女士[-] 年龄: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末学才刚刚接触传统文化,说真的,以前受到不好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总是似是而非。就比如说末学老是好顶撞领导,还认为是威武不能屈。末学也知道这个行为是错的,但就是在道理上说服不了自己,还请老师回复。还有就是恭敬领导,和拍领导马屁有什么区别。
     盼回复
     末学拜谢

回复:
    -尊敬的朱女士:
    
     感恩您的信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指的是像文天祥、颜真卿那样在威逼利诱下始终保持忠君报国的精神,舍生取义,大忠大勇之人。并非是不惧怕领导的高位而加以顶撞,这是曲解了「威武不能屈」的真义。
    
     在家对父母,意见不同时,可以好好商谈,虽然亲人间会有一些毫无顾忌的小情绪,但还是不能顶撞父母,因为养成了顶撞父母的习惯后,在家以外的地方也会这样对待他人,在公司与领导是上下级的关系,纵使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也不能恶意地顶撞,硬碰硬是不好的。上下级之间会有矛盾是必然的,因为谁也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哪怕语言也很难详尽地描述出事情的真相和切身的体会,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和气气地交流,即使有对立点存在,也是笑呵呵地说话,这种修养全世界中国人是独有的,因为中国人有比较圆融的民族性。
    
     小时候我觉得对妈妈的一种行为很不解,就是我妈妈对那些亏欠我家的人,送往迎来都是笑呵呵的,我就不是,爱憎分明,要是我讨厌的客人来我家,我一定要用“零下摄氏度”的冷脸把他逼走,让他不好意思在我家多坐一分钟,但我妈妈用她和气、圆融的行为对待那些有亏于我们的人,后来那些人都感恩我妈妈的善意和宽容,对我妈妈都很好,我妈妈会用慈爱的磁场去化解那些怨怼,使得一切都以和谐为结局。妈妈的行为使我懂得了中国人的修养就在不出恶言,不露恶色,和和气气,大度能容,总希望一切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我想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美德。因为传统的美德告诉我们,要想有精神的超越,必然要超越是非的对待,才能有高超的胸怀。所以和领导之间的矛盾可以就事论事,但不掺杂情绪为好。
    
     另外恭敬领导和拍马屁实在差太多了。恭敬心是谦虚爱敬的心,拍马屁的心是阿谀奉承的心,这是本质的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力行者,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花言巧语,而在行动中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对待领导工作的安排毕恭毕敬。
    
     即使有是非的冲突,为人晚辈和下属者也应当克制自己,把握合理的表达方式。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晚辈或下属用顶撞的方式和我们沟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学习克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表达自己。老子说「上善若水」,水不会去顶撞石头,它会温柔地绕开石头,大自然中的许多道理是值得我们体悟的,人生在世,柔和一些,可以省去很多烦恼,也能免去很多遗憾。共勉之。
    
 
主题:自信 姓名:小葛[] 年龄:
    由于一些原因变得很不自信很没有安全感,只有在“自己人”面前不自信和不安全感才会处于正常范围,只要不是自己人面前就非常没有自信心和安全感。我一直想解决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没用,勉励法,照镜子法,自我暗示法等等都没用,甚至写字画画让自己静心的方法都没用。后来我一个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为什么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才能有些许的自信呢?别人说的就一定对?总是活在别人的话里很舒服吗?”结果一语点清梦中人。我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确实有很大部分是自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请教老师有何办法解决,不胜感激

回复:
    -尊敬的葛先生:
    
     您好!
    
     一个人基本性格的形成跟原生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您想找到解决方法是否可以分析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并从中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入手?末学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这种个性不会伤害别人就好,内向有内向的好,外向有外向的好,话多有话多的好,话好也有话少的好。末学以前跟您一样在“自己人”面前会很活泼,在“外人”面前会很安静、拘谨,我本来也觉得这样不好,其实所谓“自己人”是因为认识的时间久,信任度比较深,只要缘分深,“外人”有一天也会变成“自己人”,您觉得呢?
    
     末学原来也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因为我从小很少干活,父母为我做的很多,所以我的劳动量很少,就是典型的草莓族,经不起一点挫折。后来,老师教我要多干活,在干活的过程中,自己的力量会增强,慢慢智慧也会显露出来,无形中也就增添了自信。这个方法您不妨可以试试。
    
     而其实,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清楚自身处于周围人事物环境的什么位置,对相关人事物的判断没有可以依循的标准。最好的解决方法,乃是从学习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开始,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入门的基础学科,就是《弟子规》。学习加实干,我们就能知道,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说话和做事。当这一切内容都笃定地内化于自己的心,那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冷静、理智、从容面对。
    
     举个例子,当我们和同仁处理领导交代的事宜,同仁做得比我们好,这时,该用什么心态面对?如果内心马上紧张:哎呀,我真是太差了,这么一件事都办得如此糟糕。这就是不自信的心态。但如果学习了《弟子规》,心里马上就想到:见人善,即思齐。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那么,心里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积极的心态是能客观认识自己和别人,其实就是自己有正确的自信与安全感。
    
     古人能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声色平常,那是一种内心何等的自信与安全感。循着古圣先贤的足迹,向他们学习,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北京诚敬仁」腾讯课堂有杨淑芬老师《弟子规》信篇的精彩讲解,如果条件允许,希望您能参加学习,在其中您定能找回那个本来自信、快乐的自己。
    
     具体链接在:http://www.chengjing.com/xxgg/tgongyi/xxgg-191.php
    
     祝福您安心、自在。
    
 
主题:古训怎么用? 姓名:李云[] 年龄:
    老师您好。近来我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开示有点感受,因为发现里面的“行拂乱其所为,是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很实用。可能自己长期学习实践以求提升自己的素质,因此不自觉地与其共鸣了吧?因为我确实有着性格缺陷(也是因为太娇气),所以逐渐有体会了吧。但问题是这种千古流传的名言似乎太遥远,我记得在影视剧里也都是诸如武则天等皇帝或高僧才用的(主要是那“天将降大任”使我们感到与我们无关),但我又对“动心忍性”有亲切感,感觉很实用。所以可否请教一下,这些古训怎么用才如法呢?

回复:
    -尊敬的李先生:
    
     你好!感恩您的信任。
    
     末学的理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所谓“斯人”虽在特定意义上特指一些杰出的伟大人物,但也适用于每一个平凡人。试想看看,一家之主,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人物啊,他必须具备足够的担当与智慧才能养好一个家庭。为人母者,也得为家庭撑起半边天,其中琐碎的家务与家庭关系、育儿等责任皆是重大的。乃至于每份职业,都是建立在忠诚、信义、负责的基础上来服务社会人群的,假设有为人士都没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乃至“动心忍性”何以“增益其所不能”呢?记得上学时,每逢新生开学都须军训再进入学习状态,那种规整与毅力的训练,也是在苦的磨练中重塑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增强学生的毅力,期以更坚韧的学习心态迎接新学期。或者公司员工初入职时,一般会被安排到基层习劳,也是领导磨练新员工的厚爱,领导希望培养的是有担当、有作为的员工。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对古训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末学认为“动心忍性”是一种对自己脾气和性格弱点的磨练,自身而言,末学原本是一个受娇宠惯的草莓族,一点挫折都受不了,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但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适应环境和生命给予的课题,从中超越过去的自己。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在工作,而是工作在成就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很多复杂的人事会让我们的心晃动,产生情绪的波动,因为学习古训,才有忍力,因为有忍力化解,福慧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末学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就是一趟全科目的考题,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对灵性生命质量的高度负责。每期生命都是璀璨的,因为我们具足本来圆满的智慧福德,所以末学坚定地相信我们人人皆是“斯人”,人人皆应积极进取,共勉之。
 
主题:炒外汇 姓名:熊女士[-] 年龄:
    老师你好,我老公他现在在外汇公司做证券分析师,我不想让他做这份工作,他不肯,他喜欢做这个,他喜欢不上夜班的打电脑的工作,这个他说能赚到很多钱,我也没办法,不知道怎么办?你觉得这份工作好不好啊?

回复:
    -尊敬的熊女士:
    
     您好!感恩您的信任。
    
     证券分析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做不了这份工作的,先生喜欢这份工作有他的原因,也有他的缘分。相信您可以试着去理解他,帮助他有更好的心情,和清晰的头脑去处理工作。
    
     祝福您诸事吉祥。
 
主题:十年多了自信心恢复不了 姓名:小盖[] 年龄:
    就因为高中摔了一跤,从此没有了自信心,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没用,勉励法,换位法等一切方法都没有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可能只是换了个领导,要求有所不同,我直接就是担心做不好,即使做得好只要稍微有点变化就担心。即使也许做的挺好的,但是心里还是害怕。心理学上有说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因为自我无法掌控环境中的变量。所以我也不否认我极度没有安全感,真的被这些弄的难受死了。即使顺其自然的做法还是没用

回复:
    -尊敬的先生:
    
     您好!感恩您的信任。不知您是否记得每一个计算器,无论它能计算加减乘除多少的换算,但它都有一个“清零”的按键?我们的人生亦如此。不管经历酸甜苦辣、顺逆苦乐,一觉醒来,一切都是崭新的。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清零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安心法。
    
     高中时摔了一跤,您还记得为什么摔跤吗?是路不平还是自己没有专心走路,如果是不专心,我们今后可以通过学习,培养专注力。(彩绘、描红、硬笔、书法都是可以练定力的方法。)工作时,你会想很多,证明你的心没有专注于工作上,而是纷杂的想法上。请您想一想,真的是高中的摔的那一跤夺走了您的自信吗,如果是,我们可以和摔的那一跤,好好谈谈,可是您还找得到那一摔跤吗?它早已经烟消云散,只有我们紧紧地攥着它,不肯放下它。
    
     所以活在当下这一刻,就会很轻松,很自在。试试看,好吗?
    
     除了通过多元德艺教学法(彩绘、描红、硬笔、书法)提升定力,您也可以学习《德育动漫》学习咱们华夏圣哲的精神光辉,提升自信心,咱们可是龙的传人啊!
    
     加油!祝福安康、欢喜。
 
共113条留言:|1|2|3|4|5|6|7|8|9| 第1页/共15页 翻至第
返回顶端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