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馬革裹屍
 

【成語】 馬革裹屍

【發音】  mǎ gé guǒ shī

【釋義】

 革:皮革;裹:包。指戰死沙場,用馬鞍下的墊子裹著屍首回來。形容軍人為國捐軀,有視死如歸的豪情。

【語源】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故事】

事見《後漢書•馬援傳》馬援欲為國立功之豪言壯語。

馬援字文淵,是東漢時的著名將領,英勇善戰,為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從小就胸懷大志,少年游學期間,常對朋友們說:「立志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困頓,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成語「老當益壯」便由此而來)。後來馬援在邊郡放牧發達了,并沒有貪圖享受,他說:「人發了財,貴在能救助他人,否則只不過是個守財奴而已!」於是他散盡自己的家產,分送給親友故舊,毫不惋惜。

馬援從軍之初,一次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的話。

不料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怎麼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夸獎的話呢?當初, 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麼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於功,我怎麼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孟冀說:「我實在愚笨,沒有什麼好方法。」馬援聽了,繼續說道:「如今,匈奴和烏桓(當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率兵征討。男子漢應該效命沙場,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怎麼能安心的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

孟冀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佩服地說:「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軍人就應當這樣!」

【示例】

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說。

              ——宋•辛棄疾《滿江紅》

誓將馬革裹屍還,肯學班超苦兒女!

              ——宋•蘇軾《蘇文忠詩合注•贈李兕彥威秀才》

 

人到晚年,希望安享清福,含飴弄孫,乃是人之常情。尤其位列五福之一的壽終正寢,更是大多數人所希求的幸福。然而在國家需要的緊要關頭,能舍棄個人安危,屢次主動請求遠征,馬援將軍這種不惜犧牲、為國效命的壯志著實令人欽佩。大丈夫志存高遠,「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豪言壯語中,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

馬援將軍不僅說到,而且做到,他為國征戰一生,戰功赫赫,一步步用行動來履踐自己的誓言。直到六十二歲時,他見朝廷軍隊在武陵(今屬湖南)失利,毅然請求出征。光武帝考慮他年紀大了,不太放心。馬援卻說:「我還能披甲上馬呢!」說罷當場跨鞍上馬,為光武帝表演馬術,皇上見他精神矍鑠,動作矯健不減當年,便批準了他的請求。於是,年過花甲的老將軍再度率軍遠征,奔波疆場,最終因身染疫病,逝於征戰的軍旅之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誓言。

人固有一死,能義無反顧地為國捐軀,可謂死得其所。馬援將軍沒有給子孫留下財富與名譽,甚至因遭小人陷害而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寂寞身後。但他自己說得好,財富要廣施於人才有價值,名譽要與功勞相稱才能安心。時光荏苒,多少風云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湮沒,馬援卻以其剛直不阿的為人與英勇無畏的氣度,彪炳千秋,激勵著歷代將士舍身赴死、為國捐軀。這不正是留給後世子孫的最好的精神遺產嗎?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 下一頁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