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
「古聖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禮敬尊親如聖賢,成就生命大意義……」一首《跪羊圖》唱出父母及兒女的心聲。孝為百善之根,孝心一開,百善皆開。人來到人世間,第一就是為人子女,所以我們要學會怎麼做好為人子女的本分。
末學來自中國筍竹城——福建省建甌市。很有幸在剛步入高中時,學校老師為我們講了一堂孝道課,因此有緣接觸到《弟子規》。《弟子規》開篇就教我們要孝敬父母,學習了《弟子規》以後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孝的女兒。父母一生為兒女不求回報的付出,母親從我們在她的肚子裡就開始呵護我們,在生產時忍受著超出癌癥的痛苦把我們生下,當我們呱呱落地時,母親第一個念頭不是自己很痛,而是孩子是否健全。嬰兒要三年不離父母之懷,在孩童時代,父母總是陪伴在我們身邊,有時因為我們哭鬧而半夜無眠。當我們生病時,最著急的是他們;當我們摔倒時,最心疼的是他們;當我們流淚時,最傷心的還是他們……
從咿呀學語長到上學的年齡,到學校上課看到同桌的筆盒很漂亮,自己也想要一個,這時父母二話沒說,給我們買了;過些時日看到同學有新衣服穿,父母也給我們買了;等到初中時,看到身邊的同學有很多課外書看,爭著想要,父母只好緊衣縮食,省下錢來滿足我們的心願……父母的眼光總是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轉,而我們又有多少時間花在父母身上?
長大了,翅膀硬了,總想往外飛,我們有沒有在寒冷時,想到父母是否身體健康;在吃好吃的時候,是否想到給父母留一份;當放假時,是否有想到回家陪陪爸媽……我是一個不孝的女兒,總是讓父母操心,而沒有去為他們著想,聽著老師的課,我淚流滿面。父母是那樣地愛我們,而我們要用怎樣的方式去回報他們呢?
愛是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父母其實並不求我們什麼回報,我跟著老師學習,知道陪伴父母也是一種回報的方式。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保護好自己也是孝。在週末回家時我陪爸媽一起幹活,有時洗洗衣服,這時他們覺得我長大了,他們特別高興,在爸媽閑暇的時候,陪他們聊聊天,這樣簡單的一些事,讓他們快樂無比。從小父母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實在太多太多,而我們只要用上這麼一點時間,父母就已知足。父母的愛是無私的。
《弟子規》裡有一句話是「親所好,力為具」。我們學校有一次舉辦「感念親恩」活動,幫父母洗腳,這算是可以讓我們盡一次小小的孝道。當時我請媽媽來參加這個活動,媽媽很高興的答應了。當我跪下開始準備為媽媽脫襪子時,媽媽顯得有些不自然,使勁地往回縮腳,這時我摁住媽媽的腳,用懇求的目光看著媽媽說:「您就給我一次盡孝的機會吧。」這時媽媽的腳慢慢放鬆,我順勢輕輕地給媽媽脫下襪子,開始認真默默地給媽媽洗腳,這期間我抬頭偷偷看了媽媽幾眼,她滿臉流露著幸福的微笑。事後,老師回顧照片時,發現我媽媽笑得特別燦爛,老師跟我說:「當你去盡孝時,你母親的笑容,美得無法用言語表達。」這是《弟子規》教我們為人子之道,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智慧。
愛是用親身體驗來感受。在高中時期,我還報名參加學校的義工,老師會經常帶我們去習勞。有一次習勞的內容,是清洗校園的公共廁所,在刷廁所時,覺得它很髒很臭,邊刷還邊看身邊的同學和老師,而他們是那麼地認真,連頭都不抬起,頓時我感到無比的慚愧,便認真刷了起來。在認真刷時,便想起來,小時候爸媽幫我們端屎端尿,都沒有嫌我們髒和臭,同時也想到了我們的習氣,就像那廁所一樣,沾上了一層厚厚的污垢,我們要用心的去把它清洗乾淨,改正錯誤,人總是在不斷改正錯誤中成長的。
高中畢業後,我到一家傳統文化的幼兒園上班,孩子們穿衣吃飯他們都不會,就等於要從零開始教授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說使用筷子,我們用練習夾豆子的方式訓練他們拿筷子,孩子們一拿起筷子時,總是用拳頭緊握,這時我們就要親自去把他們的手勢調整到正確的握法,調整好後不到三十秒鐘,他們又回到原來的樣子。我們又要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糾正調整他們的手勢。有一位校長說過這麼一句話:「要讓一個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至少要重複二十一次。」有一個孩子學習夾豆子特別的慢,我就耐心地陪伴他練習拿筷子,當有一天,他奇跡般地用正確的方式使用筷子吃飯時,那時我也感受到無比的喜悅。只是拿筷子這麼一件小事,我已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當我小時候,父母教我做事是多麼不容易。
父母用心血在哺育著我們,我們要學會感恩,先用心感受父母的需要,再盡我所能去體諒滿足他們,即是《弟子規》入則孝篇中的「親所好,力為具」的落實與力行。衷心希望天下的孝子孝女們用身體力行去回報我們無私奉獻的父母,普願天下父母身心安康,吉祥如意!
感恩劉老師分享
————敬摘自2014徵文集《弟子規的智慧》叢書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後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