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烈言言 赫赫魯公
觀動漫《真卿勁節》有感
常老師 北京誠敬仁
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撥開歷史的煙雲,一位高大的老者漸漸浮現在眼前,他正氣凜然如巍峨的泰山,沖天豪氣,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其身後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鐫刻著雄渾壯美筆力剛健的大唐楷書——《多寶塔碑》,他就是顏真卿顏魯公。立朝正色、以安橫流;中正宏闊、格力天縱;掾筆鐵腕、盛唐書魂;滿門忠烈,流芳千古。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位萬世敬仰的偉大政治家、書法家呢,這還得從他的家族說起。
顏真卿字清臣,(公元709—758年)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父親顏惟貞出身顯赫、學識淵博,母親殷氏更是出身於書香門第,顏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復聖顏回,奠定了“仁德好學傳家”的家風,顏家第五世祖“顏之推”更是譔寫《顏氏家訓》成為後世修身持家處世為學的典範;姑母顏真定精究國史博通禮記,曾為蒙冤受害的叔父割耳申訴以至叔父沈冤昭雪,姑母壯烈的孝舉在顏真卿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了極大的震動,無形中塑造了其性格中剛烈的一面,舅父殷踐猷更是潛心教授小顏真卿大字楷法,傳授習書心得,這也奠定了他點畫圓整,雄渾壯美的傳世書風……顏真卿就是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下耳濡目染漸漸長大的。
成年後的顏真卿因能力顯著,在政治生涯之初便做到了監察御史,由於他為人方正,剛正不阿,後因得罪朝中權勢楊國忠而被貶至平原郡(今山東陵城),雖被下放但依然心系朝廷百姓,宣揚清廉方正之風,政績斐然,好友高適為其賦詩云:自承到官後,高枕揚清風。豪富已低首,逋逃還力農。然而好景不長,正當大唐王朝沈浸在開元盛世的繁盛景象時,一場毀滅性的風暴——安史之亂正悄悄降臨。由於顏真卿早有準備,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其郡下固若金湯,他積極聯合堂兄顏杲卿率義士們抗擊安祿山的叛軍,取得了“平原首義”的大捷,然僅憑一人之力怎能力挽狂瀾,在大局勢的推動下最終失敗,堂兄顏杲卿不幸被俘,由於寧死不屈,他被割斷舌頭,肢解身體,慘遭殺害。安史之亂中顏氏一門為國捐軀三十餘人。
『有唐之德,則不朽耳!』對唐朝的忠誠,對道義的堅守始終貫徹於顏氏的族人中,這使得他們面對千瘡百孔,日落西山的國度依然抱有一顆拳拳赤子心。從刀光劍影脫身的顏真卿也過得不好,奸佞當道,偌大的朝堂上竟容不下這樣一位忠臣,然多舛的歲月難以撼動顏真卿的品行,亂世中他默默的堅守忠的道義……而他晚年這段悲壯的故事則更是他對『忠』的生命詮釋。
唐德宗建中三年冬,“朱濤、李納、王武俊、田悅”四賊凶焰自相稱王並尊李希烈為帝達半個天下,大唐王朝又一次岌岌可危。時任太子太師的顏真卿臨危受命勸降李希烈,又一次踏上為國的征途,此時的他已年過七旬。這便是德育動漫《真卿勁節》的故事。這一次再別長安城便是永別了!顏真卿孤身前往叛軍所在的許州城。見到李希烈,顏真卿氣度威嚴,大聲道:“聖旨到!李希烈跪下接旨!”可陰險凶惡的李希烈又怎會接旨,他先是故作噓寒問暖的岔開話題不與之交鋒,可面對視若無睹面不改色的顏真卿,他纔知碰到了硬骨頭,此時身旁的叛軍手持刀劍欲將顏真卿殺害,但顏真卿足不移、色不變、氣度威嚴,李希烈知硬杠不過便以“沐浴更衣後接旨”為由先行離去,並派人安排顏真卿先住下,此時的顏真卿很明白,來到這叛軍的營地就很難再回去了。第二次接旨,李希烈改變策略,他一方面不想和顏真卿馬上撕破臉,一方面有意拉攏顏真卿,於是安排歸順於他的汝州官員李元平替他接旨,見到李元平,顏真卿先是怒目圓睜的呵斥其棄城投逆,面對巧言令色的李希烈更是怒罵其奸臣佞賊好不知恥,這一次徹底激怒了李希烈,他一個眼色,身旁士兵立刻奪過聖旨丟入火中,顏真卿大驚失色,悲憤中立刻撲向火中救出聖旨,在這之後,顏真卿已徹底放棄勸降李希烈,一心只求赴死。可愚蠢的李希烈仍不死心,多次威逼利誘試圖尋找顏真卿軟肋,他一面訴說著自己的苦衷,一面請顏真卿向皇帝奏書替自己美言以擺脫罪責,可等到的卻是顏真卿一心赴死的絕筆書!李希烈氣急敗壞,將顏真卿軟禁在汝州,後因戰事吃緊將顏真卿轉至蔡州的龍興寺中繼續囚禁。後神策軍長安兵變,唐德宗被趕出都城,叛賊朱濤的哥哥朱泚登基,改年號應天。唐德宗興元元年正月,李希烈在汴州登基稱帝,改年號武城,七月,唐朝中央軍收復長安,德宗終於返回都城。此時的顏真卿在龍興寺內度過了他的最後時光,公元785年8月24日,李希烈給顏真卿下達最後的生命通牒,臨死前的顏真卿悲憤道:“皇上,老臣謝罪了!”就這樣,我們的顏老光榮就義,享年76歲,德宗皇帝聽聞噩耗悲痛萬分,停止上朝五日賜謚號“文忠”。顏真卿用他的一生乃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把“忠烈”二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國家危亡,我當捨身飼虎!』明知孤身前往討伐叛賊是奸臣盧杞的巨大陰謀,此行無異於羊入虎口,可他毅然決然地接受任務。動漫中已是風燭殘年的顏真卿最後一次離別故土,知情的大臣都看得明白,這明顯是盧杞在借刀殺人,眾多義士都想在這場風暴中救出顏老,有的啟奏皇帝,有的聲淚俱下地勸阻『顏老!許州去不得啊!那李希烈絕非善輩,您這一去是九死一生啊!』顏真卿卻平和的說道:『老臣在此謝過,你我不可妄斷聖意』,『可是皇命如天,老臣豈敢違逆,告辭了!』泰然自若、無有懼色,這和朝堂上其他官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身處亂世面對強權,常人的選擇往往明哲保身,見風使舵,以身家性命為先,而顏老卻能有堅定的意志和放棄自我生命的勇氣從而成就大的功德。雖千萬人逆之,吾往矣!這是頂天立地大丈夫的作為。回顧歷史,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乏有這樣的仁人志士,正是這樣異於常人的選擇,讓他們躍出了歷史的地平線成為萬世傳唱的聖者,也引領著這個國度一次次絕處逢生,戰勝苦難。2019年,我們熟知的新冠疫情爆發,舉國上下被這場瘟疫的恐怖籠罩著,而我們的醫護人員在別人設法逃離疫區的時候,他們逆向而行:不問歸期、不懼凶險、不計報酬、不畏生死前往重災區的武漢,『逆行者』一詞由此誕生,成為時代精神。一千兩百年的今天,顏老的精神得以傳承,也走入我們的生活中,在今天,我們每個人也能傳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逆行精神,這是忠於事業和高度責任感的體現。我是從事書法教育工作的一名老師,我們團隊的宗旨是:通過多元德藝及書法的練習幫助現今的孩子收攝心神,去除浮躁、長養定力……從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見到了各種類型和性格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比較浮躁且有些市井之氣,只因繁重的學業和網絡染污的雙重干擾。據瞭解,如今學校也有不少孩子在極度的學業壓力下患上了『抑鬱癥』……懷著教育的本質我積極地幫助他們,有些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當我試圖去引導他們走出錯誤的思維和觀念時發現挺難的,執拗、不願改變、處處抱怨……看著學生們很苦,不免有些無奈和失落。可我很快又走出了負面情緒,『我們的堅持是對的!』在如今的大環境下經濟形勢不景氣,其他機構將側重點多放在運作和盈利上,而我們在楊老師的帶領下堅定地走在致力於弘揚多元德藝的道路上,在這個追逐功利和利益的時代,我們仍默默的堅守初心以自身所學幫大眾排懮解難,選擇了一條不容易的路,這不正是『雖千萬人逆之,吾往矣!』的精神體現嗎?雖然我們的力量微小,但切實的幫助了身邊有緣的家庭和孩子們,堅持教育者的初心,忠於職業精神,我相信終有一天會有所調整和反思的。


動漫中不乏有令人潸然淚下的一幕幕對話:身在敵營,面對勸降李希烈已萬念俱灰的情況下,他依然緊緊地握住聖旨,目光堅毅。“皇上放心,老臣就算死在這也絕不有辱皇命!”面對狡猾的李希烈企圖用局勢和利益來說服時,他悲憤的說道:“顏杲卿就是我的長兄。有這樣的兄長,我這個當弟弟的怎麼能辱沒忠孝家門!”“我已經七十多歲了,只知道嚴守節操,直至一死,別無他想!”細細品讀每句對話,我仿佛置身於動漫中,顏老的每句話每個字都一次次扣動著我的心弦,不覺中眼眶已濕潤。此時我仿佛看到被困北海十九年誓死不降的蘇武;看到受盡折磨誓死不屈的文天祥;看到中國近代史上為了追求真理光榮就義的革命烈士;看到解放戰爭中面對敵人酷刑死不叛國的共產黨員……巨大災難面前,恰恰那些最偉大的人物是能經受得住災難考驗的,偉大出於信念,信念即是初心,初心源於信仰,顏真卿的初心是“不辱皇命,不辱沒家風。”可見家風對一個人的人格素養是何其重要,也是這個民族不屈的風骨。回歸生活中,我也問問自己:“你的初心是什麼?”思考片刻答案得出:“不疲不厭,勤奮踏實。”工作中,初心往往賦予我能量,讓我在困難面前更加勇敢。在老師的晨讀課上,“不疲不厭”經常被老師引用,“不疲不厭”本意永不厭煩疲勞,後常做為沈浸工作學習中樂此不疲的狀態,作為教育者,這四個字是對教師敬業精神的要求,做起來其實挺不容易的,作為校外培訓機構,家長是需要看成績的,所以每堂課上都要盡全力保證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也經常遇到難帶的學生和著急的家長,這對老師的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提了一個高的要求。遇到搗蛋鬼,如何能不疲?又如何能不厭呢 ?誰都喜歡教好教的學員,因為認真且見效快,也會容易獲得家長的認可,我漸漸的被功利之心控制了,開始對學生起了分別心,當我猛然間意識自己錯誤的觀念後,我便將“不疲不厭”作為我的教育初心,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個平凡且一身毛病的人,是在老師的包容和鼓勵下漸漸成長的,堅定初心不動搖,使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能一次次糾自己的錯,及時止損。其實初心堅定者往往眼光長遠,因為他們知道真理是能走到最後的,反觀社會,初心堅定者即便開始的起點低,然最後都通往了成功之路,不堅定者即便開始有再好的身價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顏真卿的“忠”不是對帝王個人意志的屈從,而是對天地道義的自覺追隨。動漫中一段感人的對話再次給了我震撼。當叛賊李希烈登基,唐德宗被趕出都城 ,李希烈以天下局勢企圖勸降四朝元老的顏真卿,他說:“如今大勢已定,你何必一心向著那個沒了都城的皇帝呢。等我登基稱帝的那天還請顏老指點禮節儀式。”顏真卿悲憤道:“老夫確實做過掌管禮儀的官職,而我所記的都是臣下朝見天子的禮儀,亂臣賊子的禮儀老夫不會!”短短的對話把顏真卿的“忠”推向了最高潮 ,有唐之德,則不朽耳!“我生於大唐王朝,受恩於皇上,唐王朝的德行永載史冊,我只願以自己為貢獻,為唐朝留下不朽的德業!”犧牲自己成就這個時代,這是“忠”的最高詮釋。顏真卿死後,舉國上下一片哀悼,靈車歸路、千里同悲,大家紛紛不捨這位一代忠臣,也掀起了討伐逆賊的呼聲,不久後,李希烈之亂終被平定。千百年來,全國各地建起多座祠堂,將顏真卿的形象鑄之金石以志不朽,他的故事傳唱於華陰老腔和京劇中;吟誦於歷代學子的朗朗書聲裡;再現於繪畫、撕紙的故事裡;承傳於顏體的書法藝術裡;更矗立於廟宇、殿堂乃至山嶽江海之上……這是他超然人格力量的感召。對道義的忠是超然的,是無怨無悔義無反顧的,更是圓滿的,當我們為了道和義不計得失的堅持一件事情時 ,其能量最大且能感召很多能量。我也深有所感,當面對一個學生,我的當下發心是站在師者的道義上真正想幫助他和成就他時,挫折一笑而過,困難終能化解。這完全取決於發心和感召力了。楊老師是我們身邊最好的榜樣。“德不孤,必有鄰”為了能解當下孩子家庭之苦,為了文化傳承的道義,老師始終不移地履行著一位師者的最高道義,所以有志之士越來越多,老師的平臺也越做越大,我慶幸自己跟隨老師走在一條光明大道上。
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這是歐陽修《新唐書·顏真卿傳》中的評價,“萬古真卿義不磨,沖天豪氣世間無”。顏真卿的精神、形象以及顏氏家族滿門忠烈的故事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他的故事,他的人格魅力及精神永遠流傳在顏體的書法作品中滋養著代代後人。
再次致敬一代忠烈——顏真卿顏魯公!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