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分析一下您說的這種情況:在讀經典的過程當中感覺孩子聽話認真,為什麼念到《論語》《孝經》時又不聽話不認真了呢?這里有沒有一個矛盾,因為讀經典很特別,經典是圣賢的教誨,念出來的時候氣氛會是另外一種狀態,所以在那個磁場中就特別能夠讓人感覺什麼?舒服。不信你就試試看,你走進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書院,書香氣息濃郁,你走進去感覺怎麼樣?很舒服。你再走進殺豬宰羊十年來的房子,你走進去一定會感覺不一樣。
所以,很多孩子接觸經典的頭兩個月都會有好的表現,而這種聽話認真的好現象能夠延續下去就要靠孩子的存心。孩子的心念真正放在落實圣賢的教誨上,才能讓他的改變持續下去。假如只是讀讀而已,他的心性沒有轉變,而沒有轉好的心性就會往下流跑,即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一位真正認真落實圣賢教誨的媽媽,她很認真地教她的孩子,她很有體會地說:『我只要一天不抓他的德行,我都覺得他一天都退步!』這句話很深刻。因為現在的大環境怎麼樣?污染太嚴重了,你帶孩子在馬路上走,所有色情暴力都在表演給他看,所以德行的紮根刻不容緩。你好好地花三年時間幫他把根紮下去,你一輩子才有好日子過。
提到說話的表達能力提陞了,家里人挺高興,請問高興什麼?你高興他講話進步了,你還帶他出去炫耀:『來,給叔叔背《三字經》;來,給伯伯背《弟子規》。』背完之後,叔叔伯伯說:『哎喲,才幾歲就能這麼背了,真不得了。哎喲,比叔叔還棒,比伯伯還棒!』孩子都不知道他自己棒在哪里,夸得自己都蒙掉了。所以,家長的價值觀、家長的好惡直接影響小孩的價值觀。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士談到小時候父親怎麼教育她的往事,她有一次考一百分,心里想:你看我這麼厲害,考一百分。回來拿給她父親看,心里想父親一定會怎麼樣?會給她大表揚,說不定還給她五塊錢。結果她父親接過來看一看,很嚴肅對她說:『考一百分有什麼了不起,你每天就乾這件事,就讀書,考一百分是應該的。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你看媽媽每天工作,還要打掃,一大堆事情要乾,我們當學生每天就只有讀書而已,把學習學好是什麼?本分。』
現在家長不是這樣引導孩子,學習好就給他禮物,所以他以後把學習當作要禮物的籌碼,他是為父母學習。所以,父母的一個態度就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價值判斷。『慎於始』是教育里面至關重要的一個態度。對孩子的教育一開始要特別謹慎,教育的方法不能錯。我的父母從小到大沒有跟我們講過一句『好好念書,趕快去念書』的話。因為父母演出好學的榜樣,我們沒有被父母要求讀書,自己心里會感覺讀書是誰的事?是自己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