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絕學 】
同易系辭傳說:「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這幾句話顯然是說周文王。在殷紂王時,王族的賢人,像比干、微子、箕子等,都不為紂王所容,而相繼遭受迫害。當時為紂王諸侯之一的周文王,也受拘囚之苦。因此,那時可說是天昏地暗的時代。但在那昏暗之中,文王以憂患之心研究易理,乃使易道復興。今人學周易,除了推崇孔子的功勞,同時也要稱頌文王的盛德。
孔子在周末,魯君無能,權臣跋扈,無可奈何,只得周游列國,但是列國君臣都不認識圣人,以致大道不能實行。因此,那時也非常黑暗。但孔子不為黑暗所阻,周游歸魯,誨人不倦,整理六經,使中華文化燦然大備。
秦始皇焚書坑儒,經書除周易之外,都遭大劫,儒生罹難,自不待言。但是儒生坑殺不盡,一般讀書人都把經書背誦純熟,到了漢朝,伏生傳書,二戴傳禮,毛公傳詩,齊魯諸儒各傳論語,於是文化又得昌明。兩千多年以來,國家政權雖曾幾度淪入異族之手,然而優美的文化竟將異族融合,成為一大民族,在個人方面,學習圣人之道,得有成就者,更不知凡幾。
現在是民權時代,政治民主,然而人心變了,變得喜新厭故,影響所及,傳統的文章變為白話,純粹的國語變得華洋混雜,文字排列直行漸變為橫行,由右至左漸變為由左至右,方塊字形也變得無法辨認,不能改變的經書也有人在批評竄改。這樣變下去,不用秦火,一切經典自然趨於消滅。就文化的時運而言,現在正是箕子明夷之時。生在此時的人士,如果有心挽救文化,便應當追隨漢儒,學習孔子文王所整理研究的學問,以繼絕學為己任。
學習圣人的學問,要有兩點認識。一是要有學習的工具,一是要有尊敬的心理。學習工具就是學會運用方塊字,以及文言文的詞句與章法。經文都是文言,經典如寶山,有這工具始能開發。尊敬的心理就是不能批經與改經。西洋學者著書之說,就自己研究所得,未必得到真理,只要在理論上自圓其說,再獲其它學者贊成,即能成立,但後來他人有新發現,便可將此學說推翻。所以,西洋學術理論,并非一成不變,批評改正,自是正常之舉。但在我國,經典所載,都是圣人所說的真理,千古不能變更,特別是修身方面,學者必須依教奉行,如果批改,那是把圣人看作凡夫,把圣賢經典看作普通的學說,道就無從談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昔時實行科舉制度,學者不攻舉業,便與當時風氣相違,為時代所淘汰。今日有新科舉制度,學者不攻新科舉,便與今時風氣相違,為今日時代所淘汰。學習圣學,顯然不與時風相合,有為時代淘汰之虞。然而往深一層看,古圣先賢未嘗不受時代淘汰。君子憂道謀道而己,不計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