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作格物說,以周易原理,說明物是吾人一念心中幻生的現象,吾人欲修大學之道,把本有的明德發明出來,就要念念看破這幻生之物,不使明德為其所蔽。今再舉事實說明此理。
周易系辭傳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這是孔子贊美周易所講的陰陽之道,所以,李鼎祚集解引侯果說:「仁者見道,謂之有仁,知者見道,謂之有知。」周易所講的道,包羅萬有,道既因仁因智所見不同,則宇宙萬有無不因人所見而異。例如山上的瀑布,詩人稱為飛流,畫家視為一幅畫,音樂家則以為一首樂曲。瀑布是一,引起藝術家的美感則不相同,其仁智異見的作用,至為顯然。依這作用,可獲以下兩項了解:一是由各人不同的心理,藉山間的瀑布,模擬而成各異其境的心中瀑布。這是純由自心幻生的影像。二是山間的瀑布,雖是人所共見,但亦無客觀存在的實體,那只是由山間的流水,與陡峻的地形,結合而成的假像,如將流水與陡峻的地形分離觀察,則一道「飛流直下」的瀑布,也只是由人類共同的錯覺所形成的幻影。更進言之,水蒸發為氣,陡峻之地化為微塵,都歸於無形。所以,無論心中的瀑布,或山間的瀑布,一經分析,都是不實之物。瀑布如此,其它自然的以及社會的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萬事萬物雖然皆是不實,但能以其不實的現象引人妄想,令人以假當真,終至念念皆妄而不自知,故一切事物皆是吾人自己妄念所生。
大學一書是曾子承傳儒家學說的重要著作,儒家精華即在學道,所以大學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通體光明,含有無窮的智能能力,人人本有。無論何人,只要能把這本有的明德發明出來,就能成為圣人。明德本明,何須加以發明,此即由於格物使然。古注格物就是來物。物來蔽明,故使明德不明。然而這只是假設之辭,格物的「物」既由妄念所生,并非實有,何能蔽明。唯因吾人一念不覺,幻生物影,自疑其明而已。所以,欲明明德,即須觀察當前一念自心,知幻滅幻,幻滅則明德自明,是謂希圣之道。
——摘自《儒學簡說》
徐醒民教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