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二十四

行己之道

【原文】

孔蔑問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懮。」

孔蔑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之懮;終日行,不遺己患,唯智者有之。」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第十九》

【白話易解】:

孔子的侄兒孔蔑,有一次向孔子請教自我修養的方法,孔子說:「知道了卻不肯去做,不如不知道;親近人而不信任他,不如不親近。歡樂的時候,不要歡樂得過分;懮患的事將要發生時,要考慮清楚而不要懮傷。」

孔蔑問:「修身的方法就是這樣嗎?」

孔子說:「要學習自己所不能的,要補充自己不足的,不要因為自己不能,就懷疑別人;也不要拿自己能的,在別人面前顯耀。說了一整天,不要給自己留下懮患;做了一整天,不要給自己留下禍難。唯有智慧之人,才能這樣。」

人生在世,無論貴為帝王將相,還是普通庶民百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修身養性,然後將所學落實在待人、處事、接物之中。

當孔老夫子教導侄子孔蔑修身之道時,提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那就是,明白了道理就應當好好做到,否則很可能成為記問之學,反易增長傲慢;而假如親近一個人,又不信任他,懷疑猜忌,還不如不親近。樂不節制,遇到懮愁又被困擾,均是大眾易犯的毛病,長期如此,心中經常冰火兩重天,自處不暇,又怎能篤定坦然面對生活呢?因此樂不可極,樂極生悲,遭逢懮患應當冷靜下來,以理智的思考來從容處理。

如此一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還有更進一步的,就是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眼界開闊,認識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所不能的,對他人而言卻可能是特長,因此要虛心向人學習。而自己略有小長,應當韜光養晦,潛藏以待利國利民,并不是拿來炫耀,又或用來壓制別人,那就失去了所學的價值了。君子言為世則,行為世范,《孝經》云:「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稍一不謹,就可能招致怨尤禍患,因此,平時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我們都希望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其實智慧就在學習與力行圣賢教誨中開啟,當認真、踏實和努力地遵從古圣先賢和明師的教導,好好運用時,智慧也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了。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