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之十四

正己化人

在晏子輔佐齊靈公時期,齊靈公有一個特別的嗜好,就是喜歡看後宮女子女扮男裝,因此,後宮婦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飾。然而,這樣的裝束竟很快流行至宮外,使得全國的女子都竟相傚彷,紛紛穿上男裝,步行於大街小巷,并且一發不可收拾。

齊靈公得知此情形後,非常驚訝,擔心此風會盛行不止,於是立刻派遣官吏監督,并明令禁止道:「凡是女子穿著男子服飾的,撕破她的衣服,折斷她的腰帶。」希望能制止這一風氣。

可是,官吏們每日到街上視察,衣服被撕破的人不少。但人人在街上互相對望,個個明知禁令,女子穿著男裝的風氣卻仍屢禁不止。齊靈公為此大傷腦筋,卻又想不出辦法對治。

這個時候,晏子得知此事,晉見齊靈公,靈公便向晏子請教道:

「寡人派遣官員嚴禁婦女身穿男裝,倘若如此裝扮,就撕破她的衣服,折斷她的腰帶。然而如今,被撕破衣服、折斷腰帶的為數不少,可此風氣竟不能停止,到底是何原由呢?」

晏子回答說:「君上在宮內任憑女子作男子打扮,不加制止,對外卻禁止百姓如此裝束,這猶如懸掛牛首於國門口,卻賣馬肉於宮內啊!君上何不先禁止宮內婦女不得穿著男裝,則宮外自然就不敢如此了。」

齊靈公一聽,恍然大悟,說:「真是很好。」於是下令宮內女子不得再穿男服,結果不出一個月,國內就再沒有女扮男裝的現象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齊靈公雖明令禁止女著男裝,卻任由宮內女子做男子打扮,內外不一,怎能讓百姓心悅誠服呢?於此,晏子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懸掛牛首於國門口,卻賣馬肉於宮內。表里不一,內外不相副,自然難以產生好的教化作用。而此句,也在後來被引申為:「掛羊頭、賣狗肉。」

因此,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後化人。只有自己先端正了,才能讓別人端正。倘若說一套做一套,自然沒有說服力,縱然采取強制措施,撕裂衣服,折斷腰帶,也無法制止風氣的盛行,這也正是《弟子規》所言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故而,當齊靈公先從宮內整頓起,禁止婦女做男子裝束,不出一月,宮外風氣自然也就停止了。

進一步思維,此女扮男裝的起源,不也正是來自於齊靈公的喜好嗎?正因靈公喜歡看女扮男裝,宮內女子才身著男服,進而上行下傚,延展至宮外競相傚法。此與「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的情形相類似。如此,當齊靈公能制止宮內女扮男裝,其實也是對治自己喜歡看男裝的習氣。當能克除內心嗜好,令宮女不再穿著男裝,推廣出去,至全國婦人也都不再穿著男裝,這也是齊靈公正己化人、化國的一個表現啊!

在我們生活中,父母管教孩子,老師教育學生,也同如此,能夠做好示范,上行下傚,自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老師,在學習傳統文化後,便從自己的班級開始落實圣賢教育。每天,他給學生講兩三個德育故事,并以《弟子規》作為班規,如此,學生犯錯不等老師講,就知道錯在哪。而每天,這位老師都很早來到學校,讀誦《弟子規》、《孝經》。他的學生一進門,本來還拎著早餐準備慢慢吃,看老師已經正襟危坐在讀經,學生們立刻走到座位坐好,拿起經書跟著念。平時,老師凡事也都身體力行,見到地上有紙屑,都會隨手拾起,丟進廢紙筐,如此,學生們見到老師這樣以身作則,也都力行《弟子規》,進而,影響了全校師生都來觀摩學習。

可見「正己」之後,「化人」是自然而然的,倘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有錯,是否「正己」了?能夠先反求諸己,反而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這也正是《孟子》教我們的:「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