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故事系列》之十五
昭公自悔
魯昭公流亡到齊國,齊景公問道:「你年齡很輕,何至於如此呢?」
昭公悔恨地回答道:「在我年少的時候,人多愛護我,我不能夠體察感恩;人多諫諍我,我又不能采納改進。因此,內無輔助之士,外無輔佐之臣。內外真正能輔助我的沒有一個人,諂媚阿諛的卻又很多。這種情形,就像秋天的蓬草一樣,其根孤立,枝葉雖美,秋風一到,就根拔葉脫了。」
齊景公聽了也很感慨,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於是轉告了晏子,并且說:「假使能讓他再返回自己的國家,豈不就成為像古代賢君一樣的人了嗎?」
晏子聽後,卻回答說:「不是這個說法。愚昧的人多懊悔,不肖的人自以為賢德。這就等於溺於水中不問深淺,迷失道途卻不問路徑。一旦陷溺水中不能自拔,然後再探問深淺。迷失道途已不知方向,過後再問路徑。這就好像國難臨頭了,才急著鑄造兵器;喉嚨噎著了,才急著掘井取水。縱然是疾力從事,但為時已晚,已經來不及了。」
昭公流亡國外,才開始悔悟,然而,已是悔之莫及。
想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狀況,當慘痛的後果呈現了,才開始後悔曾經的過錯,可結果已成定局,追悔不及。
「愚昧之人多懊悔」,愚昧之人,常常在過後才來抱怨曾經的錯,懊惱過往。可是,悲痛之余,只是感傷過去,卻不知奮發起來,把握當下,在當下真誠改過。因此,不久之後,又為今日的過錯繼續懊惱。如此,不斷地犯錯,又不斷地懊惱,人生時光,就在這懊悔中流逝了。
有言:「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改過,也同樣不能等。切不可認為時間還早,以後再改。當沒有一顆勇猛堅決之心,縱然過了十年,恐怕連一個錯誤都改不掉。到鑄成大錯,那也只有空留遺憾了。
人生易逝,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過失,就當力求改過,向著正確的道路去走,不可悠悠放任,隨順習氣。古來有顏子不二過,曾子每日三省其身的故事,正是時時警惕,日日反省的改過之心啊!
圣賢道德如此高尚,尚且每日謹慎小心,我們又怎麼能不加警惕,知錯即改呢?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