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近日驚聞臺灣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一夜之間被掏空了,緣於財務人員攜持30億臺幣外逃。紅紅火火的公司一下陷入危難的局面,企業領導忍痛決定:懸賞15億臺幣追繳潛逃者。
臺灣著名的大哥大公司,一位重要的財務人員,竟侵吞數億臺幣,公司自此走向被兼并的殘局。
此事不由得讓我們憶起,擁有二百年歷史的著名老店——巴林銀行,是如何毀在一個期貨操作員的手里。全球第七大集團——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也是源於兩個主管挪用公款。
其實這幾樁見諸媒體的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許許多多的企業、事業單位,現在總難免長有一批蛀蟲在侵吞揮霍著。每年由此給企業和社會造成的經濟與信義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在大批的畢業生不斷涌入人才市場的今天,企業卻苦於找不到值得信賴的人才。
尋此現象的背後,我們會思考,這些惡性事件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人說是制度存在漏洞,這我們不能否認。但制度漏洞不過是此類事件出現的條件而已。更深一層的原因是:所用人才的品行操守沒有倫理道德的規范!
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好的制度,如果用「魔心」之人來操縱,也一樣會鉆空子、出問題。其解決的關鍵,是要把人的利欲熏染之心,化歸為道德仁義之心。
一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法學專家,深諳此點,在女兒年幼時,就全力地培養她三個觀念:
1. 吃虧是福。無論什麽時候都不可存占別人便宜之心。
2. 要為他人著想,為所在的集體著想。
3. 做人要誠實無欺。
不僅如此,他本身用自己并不很寬裕的收入,悉心奉養6位老人:祖父母、父母和岳父母。他的孝行潛移默化地薰習著女兒幼小的心靈。
在這樣家教下長大的女兒,大學時代,就常常從家里帶飯菜,給外地不能返鄉的同學,送去家的溫暖。進入一個世界知名企業之後,她憑藉著父親的教誨,成為中國員工中最高層的管理精英。其間的經歷是耐人尋味的——
工作不久的女兒,因為經驗不足,造成了公司幾十萬元的損失,而損失本身是她在自我檢查業績時發現的,公司上上下下尚無人知曉。此時,依憑她的學歷和幾年的外企工作經驗,她可以輕而易舉地悄然跳槽離開,逃脫責任,避開責罰。
但她明白,這樣的工作失誤如果再任由發展下去的話,公司的損失可能會成百上千萬。在這種人生抉擇的關口,她是如何選擇的呢?
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在心中紮下了根,她不能置公司的損害於不顧,不能做不誠實的人。她決意向公司的上層領導坦白這一切,并做好自己將被公司開除并清償損失的準備。
她歉疚地坐在外資老板的桌前,將自己造成的損失一五一十地全盤脫出,然後坦誠地說:「我愿承擔全部的責任。」老板望著這位誠實可靠的員工,感動地向她宣布:「你就是公司要找的人才、值得我們信賴的人才!」隨即從身上掏出了自己珍愛的筆,送給了她。
此後,領導不僅幫她想辦法扭轉損失,還把重要的工作委派給她,對她著意地栽培,幾年以後她已成長爲中方最高的管理者。
即使身居公司的要職,她從不收受任何形式的賄賂和回扣。在當今這個充滿五光十色誘惑的社會,她的腳跟站得很穩。即便公司派她出差返京,她都盡可能地住在父母家中,為公司節省高級賓館的支出。為他人著想,為服務的公司著想就是她的本能。
父親談起這樣的女兒,笑意盈盈,內心無比的寬慰。他說:「孩子從小接受的就是中國傳統的作人教育,她今天能在同輩中出類拔萃,證明這樣的教育有著實實在在的益處。不按此法教育,就是把孩子的未來給毀了啊!」
這發自肺腑的話語,為我們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根本點就是德行教育!這樣的人才不僅是企業最需要的,也是維系社會健康有序、和諧發展的中堅。這樣的人才一旦走上領導崗位,他的德能,更可以惠及廣泛的人群。
有一位潛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他把中國文化中「和睦、仁愛」的理念,帶到了整個事務所辦案的立意中。接案時,他們從雙方的利益著想,盡量地化解糾紛雙方的沖突和怨恨,調和雙方走入雙贏無怨的圓滿結局。他的律所曾經辦理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
糾紛雙方有五個訴訟同時在進行,利益沖突膠著尖銳。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這位深受傳統道德薰習的主辦律師,以仁愛化怨之心,純正公道地從雙方的利益出發,進行溝通調解,而不是偏頗地站在受委托一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斷地化解矛盾和怨恨,努力減免沖突的再度昇級。在這位律師仁厚智慧的領導協調下,訴訟雙方終於走入了和解的佳境,不僅如此,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日後還開始攜手合作。
懷有怨懟的內心,會對周遭的人們產生殺傷力,破壞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祥和的生活。化怨以和,是多麼有益於個人、家庭、團體和社會!我們不禁要思考,達成如此皆大歡喜的和局,憑藉的究竟是什麼?是一個領導者心中傳統道德的教誨,產生的帶領整個團隊和諧人心,安定社會的強大善力!
透過這幾個真實的事例,確能清晰地看出,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社會,需要有德行的人才!該從單純追求高知識技能的教育誤區回頭了,「德才兼備」才是培養的目標。而「才」唯有靠「德」把握方向方能真正利人利己,有益社會。
面對現在道德缺失的人才困境,一位學者反觀自省地說:「我們究竟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教育?創造了什麼樣的人才成長環境?不能一味地責怪他們。」是啊,捫心自問,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承擔社會教育責任的人們,是怎樣引導教育孩子的呢?
反思我們走過的培養人才的彎路,再回想孔門四科教學的次第:
一、 德行
二、 言語
三、 政事(包括各種知識技能)
四、 文學(包括所有藝術類)
可見不是祖先沒有咐囑後世子孫,是我們自己忘卻了光照千古的智慧古訓啊。還好,孔圣人鼓勵我們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祈愿中華傳統德行教育的雨露陽光,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化育他們成為企業仁義誠信的英才,培育他們成為社會和諧、人類美好的維系者。給他們一個――無懮無患的未來!
大方廣網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