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母拒黃金
田稷子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辦事認真負責,深得齊宣王的信任,被任命為齊國的相國。
有一次,田稷子收到了屬下送來的百鎰黃金,這麼大筆的黃金,是從未有過的,田稷子一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就拿去供奉母親。母親看到後很驚訝,問他:「你做了三年的宰相,所受的俸祿從來沒有這麼多,是不是拿了哪位士大夫的錢?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
田稷子為人誠實,對母親很孝敬,便老實地告訴母親,的確是接受了屬下的黃金。
母親聽到後很生氣,訓斥田稷子說:「你難道不知道嗎?讀書人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品德修養。你身為齊國的宰相,應當以身作則,潔身自愛,廉潔奉公,怎麼可以接受賄賂?況且讀書人應當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現在,君王這麼信任你,給你很高的官位和豐厚的俸祿,對於這麼深重的恩德,你應知恩圖報。忠誠是為人臣的本分,就算死,也不違背忠義。作為臣子對待君王就像孩子對待父親一樣,要竭盡心力去侍奉。現在,你收取這些不義之財,已經違背了你的忠誠。為人臣的不能忠,好比兒子不能孝敬。這不義之財,不是我所應該得到的,這不孝的兒子,也不是我的兒子,你走開吧!」
田稷子聽到母親義正詞嚴的教訓後,頓時感到萬分羞愧與自責,冒了一身冷汗,急忙告退母親,將黃金如數歸還原主。接著,又主動到齊宣王那兒去請罪,把此事報告給君王,說自己犯了死罪。因一時糊涂,收下賄賂,有愧父母,有愧君王,有愧國家,應當要處死,以正國法,以嚴家規。
齊宣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後,非常贊嘆田母的德行,不但赦免了田稷子的罪,還恢復他的宰相職位。而為表彰田母的義舉,還用國庫的金子賞賜給田母。
當人們聽到了田母廉潔感化兒子的事,都很感嘆、佩服田母的德行,贊嘆她廉潔正直,責備兒子不能拿取非義之財,教他要忠心盡職,竭盡全力。在位應該安守本分,盡忠職守,不白白地接受職位與俸祿。也很贊嘆田稷子勇於改過的行為。《詩經》里有這麼一句話:「君子不能不勞而獲啊!沒有功勞而接受職位、俸祿,都是不應該的,更何況是去取得非分之財呢?」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過失能夠勇於承認,樂於改正,是做人應具有的美德。田稷子有這樣賢明的母親來教導,所以品德高尚,廉潔奉公。「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社會上能多一些賢德的母親,就一定會多一些道德高尚的人。
不僅母親對兒子的教育至關重要,由此我們想到,當今社會,許多人鋃鐺入獄之後,想到自己走向不歸路的原因,常常是因為身邊少了肯正直諫言的人。《孝經》云:「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所以,當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仁等有了過失,我們應當及時給他們指出來,否則就是陷他們於不義。《弟子規》教導我們「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當然,如何讓對方采納我們的建議,這需要我們首先修養自己,取得對方的信任,所謂「君子信而後諫」。而善於納諫也是我們人生重要的修養,田稷子對於母親的教誨謹慎遵從,不僅轉禍為福,也給後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唐太宗廣納雅言,這都是深值我們後世子孫努力傚彷學習的。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