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德育故事-八德夜話

 

 

 

 八德故事初集  

古道照顏色(上)

天祥衣帶

《德育故事》白話解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文天祥《正氣歌》)

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當他還在孩提時代的時候,在鄉賢祠里瞻仰歐陽修、胡銓等忠臣節義之士的牌位時,看到謚號中都有一個「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說:「人如果不能以忠義的節操,身居廟堂之上為萬世所傚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十歲那一年文天祥來到臨安,在集英殿參加進士考試。當時正值理宗當政時期,政局廢怠士氣難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主題,寫出了上萬余言的策論。他有感於人心的不安與政局的動蕩,以深厚的社會責任感,表達了循從古范、忠義浩然的志節。這篇策論給了理宗至深的感動,他親自提名文天祥為殿試第一名。當時的考官、著名的學者王應麟在奏章中說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實乃國家之福。

理宗開慶初年,大元軍隊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議遷都。迫於權勢當朝群臣竟無人提出反對,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上書請求朝廷懲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團結一心。他的膽識與勇氣,傾朝之人都為之嘆服。

宋度宗時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見了故相江萬里。老宰相對文天祥的志節早有耳聞,因而心中有著許多對後生晚輩的托付與期許。真是「感傷猶記舊江山」,看到山河變化、國事衰微,老宰相內心非常感傷,他說:「我已經老了,眼見天時、人事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心對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許多揮之不去的擔懮。我主持國政多年,見過多少宦海沈浮、人事興替,不難預見將來拯濟國家的重責,必然落在你的肩頭之上。你的責任是千鈞之重,任重而道遠啊。」

德佑初年江上告急,朝廷號令天下起兵勤王,護衛大宋國土。文天祥手捧詔書,忍不住淚如雨下。眼見「山河破碎風飄絮」,文天祥號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護國,短短時間就聚集了數萬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觀察到時局的動蕩與成事的艱難,不禁懮心忡忡地說:「當今的現況,元軍勢不可擋,所向無敵。而您以萬余名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獨自面對虎狼一樣的元人大軍,這和驅趕群羊去搏擊猛虎有什麼區別!您一向深謀遠慮,不會看不到局勢的嚴重性吧?」

文天祥說:「我怎麼可能看不到這一點?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顧養育天下臣民,達三百多年之久,沒有國哪有家!而今正值國家危難之時,朝廷在全國上下徵集兵力,卻見不到一兵一卒入關響應。每每想到這里,我內心深處的沈痛與懮慮,一直都無法釋懷,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犧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們的義舉,能感得天下忠臣義士聞風而起,共同為大宋社稷江山而獻身效力,那局面或許還能夠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產充當軍費,「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國家大事,他總是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手拄幾案,無限感傷地說:「樂人之樂者懮人之懮,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眼見神州陸沈、國土淪喪,他決心用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共同存亡,以至誠的忠義表達對大宋國土誓死的效忠。
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形勢,朝廷一心想要茍且求安,向元軍求和。然而文天祥上書極力地反對,他說:朝廷面臨敵軍的進攻,持著姑息縱容的態度,而缺乏奮發自強、剛乾決斷的忠義之氣。他請求朝廷懲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將士的士氣。

所向披靡的元軍銳不可擋,他們揮戈而上,給予宋代王朝沈痛而又致命的一擊。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與元丞相伯顏談判。然而,他卻被伯顏派兵拘捕了起來。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北京的路上,與同伴從鎮江逃了出來。他們好幾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誰都不忍心加害於他。歷經風餐露宿種種艱困,避過圍追捕截重重障難,他們途經揚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長江航行之時,文天祥憑欄臨風,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然而好景不長,在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進攻之下,文天祥引兵而走。李恒窮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嶺,寡不敵眾的文天祥,妻子兒女不幸被元軍捕獲。就在局勢最為危急之時,時賞謊稱自己就是文天祥,從而分散了敵軍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機逃走。在元人的嚴刑拷打之下,時賞臨刑前始終奮罵不屈,最後慷慨捐軀。

接二連三的沈痛的打擊,并沒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國的志節,他從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來,收拾余兵出軍循州,進駐南嶺。然而不幸的是,軍中卻開始流行一種很嚴重的瘟疫,文天祥的愛子死於這場瘟疫之中。在五坡嶺他們遭受到了張弘范軍隊,最後的致命突襲,文天祥寡不敵眾,不幸被捕。他被執送到了潮陽,受到張弘范的當庭審訊,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聲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肅立於大堂之上,他氣宇軒昂,志節凜然,目光赫赫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的人,張弘范轉而以待客之禮來接待他。

弘范希望能夠借文天祥的聲望,寫信誘逼張世杰歸降。文天祥感傷地說:「兵荒馬亂、轉戰南北之際,我連自己的父母都保護不了,這已是為人子者永生的恨憾,我怎麼可能再誘逼別人,去背叛他們自己的父母呢!」然而弘范始終不肯通融,執意要索取,文天祥於是交給了他《過零丁洋》這首詩,其中這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了傳誦千古的忠義的絕響。

大方廣編輯部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